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最常发生于初生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因哺乳仔猪下痢,机体迅速脱水,导致全身衰弱而死亡.另外,本病还见于断乳仔猪,使断乳仔猪拉白痢.现将本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3年3月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某养猪场发现有1头6日龄哺乳仔猪拉黄痢,1头断乳仔猪拉白痢。随后又相继有3窝哺乳仔猪拉黄痢和2窝断乳仔猪拉白痢,在2d时间里,哺乳仔猪因黄痢先后死亡5头,断乳仔猪因白痢死亡1头。
2 临床症状
哺乳仔猪出现腹泻症状,初期拉黄色糊状粪便,其中混有乳凝块,并沾污尾、后肢等处,后期水样腹泻.病畜表现为精神沉郁、不愿行走、不合群、吃乳减退或停止,消瘦、脱水、衰竭、昏迷而死亡。断乳仔猪拉灰白色糊状粪便,表现为精神沉郁、被毛粗糙无光、拱背、不愿行走、消瘦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自然病死哺乳仔猪,可见肠道臌气、充满黄色液状内容物,肠粘膜有充血、出血,肠壁变薄、松弛,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并有弥漫性的小出血点、切面多汁;胃粘膜红肿,肝、肾有小点坏死。断乳仔猪肠系膜毛细血管瘀血,肠道内充满灰白色糊状内容物。
4 实验室检查
4.1 触片镜检 取自然病死的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的心血、肺、肝、脾、肾分别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发现有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卵圆形的短小杆菌,用显微镜测微尺测其大小为(1μm~3μm)×(0.4μm~0.7μm)。
4.2 分离培养 取自然病死的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的心血、肺、肝、脾、肾分别接种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h,形成圆形、隆起、光滑、湿润、无色的菌落,直径约为2~3mm。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其形态与病料中一致。
4.3 生化试验 取分离菌株的纯培养物接种生化培养基(半固体为穿刺接种),每种生化培养基接种3支,另设有对照管,将试验管与对照管同时放入37℃培养,每日观察至14d.可见分离菌株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糖、果糖、木糖、树胶醛糖、山梨醇、甘露醇、蕈糖产酸,三糖铁琼脂斜面变黄;不发酵蔗糖和肌醇;赖氨酸脱羧酶和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阴性;甲基红、硝酸盐、吲哚试验为阳性;H2S、V-P、柠檬酸盐和尿素酶试验为阴性。
4.4 动物接种试验 选健康仔兔5只,随机分成2组。第1组3只仔兔为试验组,每只仔兔臀部肌肉接种分离菌株18h的肉汤纯培养物1mL.第2组2只仔兔作对照,每只臀部肌肉注射肉汤1mL。第1组3只仔兔于接种后18~24h死亡,剖检3只病死仔兔均有相同的病理变化.取其心血、肝、脾、肾、肺做涂片、触片和分离培养,均能回收到与自然死亡仔猪相同的细菌。第2组2只仔兔观察至24d仍然健活。
4.5 血清学试验 从自然病死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中分离菌株的纯培养物,送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鉴定,其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为09、078。
4.6 药敏试验 将分离菌株的纯培养物接种肉汤,培养18~20h取出,镜检无杂菌,在每个琼脂平板上放入菌液0.2mL,用灭菌“L”棒将菌液均匀涂抹在乎板上,待30min后,放入“套装新药敏纸片”(上海伊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每种药敏片重复1次,置37℃培养24h。其抑菌结果(测量抑菌圈直径,取平均值,单位mm):复方磺胺(SXT)35有反弹现象,头孢哌酮(CPP)29、妥布霉素(TOB)28.5、头孢唑啉(CPZ)27.5、庆大霉素(GEN)26、羧苄青霉素(CAR)24、头孢噻肟(CTX)23.5、链霉素 (STR)23、丁胺卡那霉素(AKN)21.5、卡那霉素(KAN)21.2、利福平(RIP)20、四环素(TET)20有反弹现象、万古霉素(VAN)20、氨苄青霉素(AMP)19.9、红霉素(ERY)19、氟哌酸(NOR)18、呋喃妥因(N1)16、青霉素(PG)16有反弹现象;头孢呋新(CFX)、氯霉素(CMP)、头孢三嗪(CRO)、头孢他啶(CTD)、苯唑青霉素(OXA)和氧哌嗪青霉素(PIP)无抑菌效果。
5 治疗
对患病的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进行隔离治疗,选用庆大霉素(25mg/kg)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4d。同时口服氟哌酸(10mg/kg),每日2次,连用4d,剂量减半,再继续使用3d,对下痢剧烈患病藏仔猪,再用生理盐水和维生素C进行腹腔注射,以补液和补充维生素C。采取以上措施后,患病仔猪逐渐康复,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6 小结与讨论
6.1根据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某牧场的自然病死仔猪患大肠杆菌病而死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青霉素 氟哌酸 发酵 脱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