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仔猪腹泻病病因及饲养管理措施



1.4 非疾病性腹泻
1.4.1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造成仔猪腹泻:因为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主要是消化酶分泌不足及胃内容物pH值偏高(正常pH值为3~4,而此时pH为5~7),小肠绒毛发育滞后,胃蛋白酶的活性较低,仔猪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差,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
1.4.2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高引起腹泻:饲料中粗纤维如果超过4%,会导致仔猪吸收营养物质能力下降,引起腹泻;饲料中加入过量的钙和氯或微量元素中铁含量过高,均会引起腹泻。
1.4.3营养因子缺乏: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它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病仔猪排淡黄色、白色、灰绿色糊状或水样恶臭稀粪。
1.4.4应激因素: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饲料变化,伙伴变化,温度、湿度及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最终因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导致腹泻。
饲喂霉烂变质的饲料,冰冻饲料及未经煮熟的豆制品,均易导致中毒引起腹泻.
2.综合防治措施
按照防重于治的方针,生产中应着重搞好预防工作。
2.1 搞好预防接种
怀孕母猪在产前21d左右注射1次猪K88K99疫苗,仔猪出生12h口服多价幼畜腹泻停.还应根据当地疫病的发生情况,选择性注射魏氏梭菌病,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等病的疫苗,切实搞好防疫工作。
2.2 搞好环境卫生,严防细菌病毒侵袭
定期对环境、用具等进行消毒,定期对母猪乳房部位进行清洗消毒,特别是仔猪第1次吮乳前要用0.1%的高锰酸钾水将母猪乳头的积污洗净,定时在饲料中加入抗生素,尽量减少细菌病毒的侵袭机会。
2.3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仔猪自身神经调节和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对各种应激因素的适应性较差,易造成消化机能紊乱引起腹泻.因此,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温,改变饲料要循序渐进,逐步进行;饲喂要定时定量,禁止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及冰冻饲料.避免一切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各种应激反应对预防仔猪腹泻至关重要。
2.4 供给充足而洁净的饮水
出生后3d的仔猪因母乳较稠,乳中的水分难以满足其生长需求,所以必须供给足够的洁净水,否则仔猪极易因找不到洁净饮水而去喝污水或尿液而引起拉稀。
2.5 加强营养,防止营养因子缺乏
妊娠母猪饲喂全价饲料,保持营养平衡,防止VA、VD、VC、VE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缺乏,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试验证明:在母猪饲料中添加VE.可使免疫母猪提供给仔猪特异性抗体增多.在妊娠期内,在母猪日粮中加入适量的低分子脂肪酸,可显著提高初乳中总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增强仔猪抗御病原体,特别是抗御肠道病原体的能力,减少断奶前肠道疾病造成的损失,防止腹泻的发生.仔猪出生后,应让其及早(15min内)吃上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而及时补铁,则可有效防治仔猪营养性贫血,增强仔猪抵抗力。
2.6 添加具有止泻功效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有些中草药既有一定营养又有抗菌、消炎、调节脏腑机能、增进食欲等多种功效.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添加于哺乳母猪和仔猪日粮中,可有效防止仔猪拉稀,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2.7 适当降低仔猪饲粮中蛋白质水平,降低日粮抗原性
为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得到加强和健全,以适应断奶后采食饲料,尤其是植物性饲料的需要,一般在7日龄左右,仔猪即开始补喂全价饲料,使仔猪建立对饲料粗蛋白的免疫耐受性,减少日粮抗原过敏反应.同时,在保证仔猪生长发育所需必需氨基酸条件下,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不能过高,粗蛋白质含量应控制在19%以下,这样既可减少日粮抗原反应,也可减少因肠内蛋白质消化不良而造成的腐败和仔猪腹泻。
2.8 调整胃肠功能
在断奶前后的仔猪饲料中适当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以1.5%~2%的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和甲酸等混合酸效果较好),复合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既可防止仔猪营养因子缺乏,又可弥补其内源性消化酶不足,保持胃内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加快仔猪生长发育,还可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仔猪腹泻。
一旦发现有仔猪染病,应立即查明病因,对症治疗,同时隔离到清洁、干燥、温暖的猪舍中,加强护理,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并对同窝仔猪进行药物预防。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母猪 坏死 病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