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的科学饲养及防疫程序(二)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三、肥育猪的饲养管理要求

猪的肥育是瘦肉型猪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在尽可能的饲养时间内,耗费最少的饲料和劳动力,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猪肉。即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饲养目的。但影响猪肥育的因素很多,如:仔猪的品种、猪舍环境条件、猪舍卫生防疫和符合品种猪发育生长规律所需配合饲料。因此,瘦肉型猪肥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优良品种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其所需饲养条件合理地控制利用这些因素,采用科学饲养方法,在获得较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同时,重点提高胴体瘦肉率和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1、掌握优良品种猪的特性,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是快速育肥的前提。

(1)、学会识别猪的品种,掌握瘦肉型猪、“杂优猪”的优良生长特殊性,是仔猪育肥的前提。

(2)、掌握瘦肉型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合理配制饲料的依据,是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的必需条件。

A、猪的机体组织生长发育的规律:肥育猪在体重小时以骨骼生长最快,肌肉生长次之,脂肪沉积最缓慢,在体重50kg 时,肉脂兼用型猪的肌肉生长达到高峰并逐渐趋于缓慢;而瘦肉型猪的肌肉生长逐渐上升,直到体重接近90kg时,肌肉生长才趋于缓慢,而此时,瘦肉型猪的脂肪生长速度加快,并逐渐达到高峰,肌肉和骨骼生长缓慢,或逐渐停止。

B、适时出栏

适时出栏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最主要条件,这是由猪机体组织的生长发育规律所决定的。例如,猪机体组织每沉积1克蛋白质与1克脂肪需要能量虽然相同,但生产1克瘦肉与人为善克肥肉则相差很大。因为瘦肉含水约为75%,含蛋白质约为25%,而肥肉则含水10%,含脂肪90%,因此生产1克肥肉比生产1克瘦肉多耗用不少饲料,因此适时出栏是提高效益的必要手段。

根据各地近期研究成果与推广应用的总结:

A、我国培育猪和某些地方猪种为母本,国外瘦肉型品种为父本的二元杂种猪,最佳出栏活重为85-95kg;

B、用两个瘦肉型品种猪为父本的三元杂种猪,肉猪出栏活重应为95-105kg;

C、以培育品种猪为母本,两个瘦肉型品种猪为父本的三元杂种肉猪和瘦肉型品种猪间的杂种肉猪出栏活重为105-114kg。

2、根据“杂优猪”(杂交品种)生长发育的特点配制合理的日粮是快速育肥技术的物质基础。

(1)、确立瘦肉型“杂优猪”生长肥育饲养标准。

请您查阅国家标准的《瘦肉型生长肥育猪的饲养标准》和美国NRC标准的《生长肥猪的饲养标准》,确立自己饲养标准。

(2)、选择优质浓缩料和饲料原料,配制适合自己所养猪的合理日粮。

3、科学饲养管理是瘦肉型“杂交猪”的育肥的手段。

(1)、保证最优的环境条件:现代肉猪生产是高密度舍饲饲养,猪舍内的小气候应是主要环境条件。

A、肉猪生产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研究证明,11-45kg活重的猪最适宜温度是21°C而45-100kg 的猪需18; 135-160kg猪需16。而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65-50%。

B、光照;开放舍自然光照和在无窗舍人工光照40-50LX下的生长肉猪,表现出最高的生长速度。

C、合理的密度

标准为每10头猪一栏,水泥地面饲养时,35-50kg活猪每头占床面种为0.7-0.8m2,而75-100kg活重猪每头占床面积为1-1m2

(2)、进行合理的分群。

A、全进全出制:原窝(原群)保持不变;b、外购时由于猪来源不同,应把来源、体重、体质、性格和吃食等方面较近似的猪合并在一起饲养,合并原则:“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等方法,但要有专人看管。

(3)、调教:仔猪在新编群或调入新圈时,要及时调教,使其养成在固定位置排便、睡觉、采食和饮水的习惯。这样可减轻劳动强度,并保持圈舍卫生。

(4)、饲养方式

A、前敞后限饲养方式

依据瘦肉型杂优猪生长发育规律,23kg活重前实行自由采食,23kg之后采用限饲肥育方式,具体限饲肥育猪的方案如下:

表1 限饲肥育猪的方案

周龄 活重(kg) 日采食(kg) 实际日采食

量(kg)
当天生长

速度(g)
周龄 活重(kg) 日采食(kg) 实际日采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母猪 品种 杂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