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皮肤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水泡期:当丘疹炎症的炎性渗出物增多时,皮肤角质层分离,在表皮下形成透明浆液性水泡,称为水泡性湿疹。
脓疱期:在水泡期有化脓感染时,水泡变成小脓疱,称为脓疱性湿疹。
糜烂期:小脓疱或小水泡破裂后,露出鲜红色糜烂面,并有脓性渗出物,创面湿润,称为糜烂性湿疹或湿润性湿疹。
结痂期:糜烂面上的渗出物凝固干燥后,形成黄色或褐色痂皮,称为结痂性湿疹。
鳞屑期:急性湿疹末期痂皮脱落,新生上皮增生角化并脱落,呈糠秕状,称为鳞屑性湿疹。
急性湿疹有时某一期占优势,而其他各期不明显,甚至某一期停止发展,病变部结痂、脱屑后痊愈。
4.3.2.2 慢性湿疹。病程与急性大致相同,其特点是病程较长,易于复发。病期界限不明显,渗出物少,患部皮肤干燥增厚。
猪的湿疹:主要发生于饲养管理不当,或患有寄生虫病及内科病(如卡他性肺炎、佝偻病等)的瘦弱贫血仔猪。初期被毛失去光泽,湿疹多发生于全身各处,尤其是股部、胸壁、腹下等处易发生脓疱性湿疹。脓疱破溃后,形成大量黑色结痂,奇痒,因此,患猪呈现疲惫状态,并逐渐消瘦。急性的病期常在3周以上,如转为慢性,可经数月而不痊愈。
4.3.3 诊断。根据皮肤特异性变化和临床症状作出诊断。判定病因和病性时,应考虑是否缘于外寄生虫而应用过驱虫药(喷雾和药浴),皮肤上是否用过搽剂,是否患过慢性疾病等。诊断应根据病史调查、饲料检查、内部器官状态、神经系统机能的状态,方能作出正确判断。
4.3.4 治疗。治疗原则是除去病因、脱敏、消炎;禁用强刺激性药物,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并注意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4.3.4.1 除去原因。为了除去病因,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圈舍要通风良好,患畜应适当运动,并给以一定时间的日光浴;防止刺激性药物刺激,饲喂富有营养而易消化的饲料。一旦发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
在用药前,应清除皮肤的污垢、汗液、痂壳、分泌物等。为此,可用温水或收敛、消毒溶液(如3%硼酸溶液)洗涤。
4.3.4.2 消炎。用消毒溶液洗涤患部,然后涂布3%~5%龙胆紫液,5%美蓝溶液或2%硝酸银溶液,或撒布氧化锌滑石粉(1∶1),碘仿鞣酸粉(1∶9)等,以防腐、收敛和制止渗出。随着渗出物的减少,可涂布氧化锌软膏或水杨酸氧化锌软膏(氧化锌软膏100 g、水杨酸4 g)等。
炎症取慢性经过时,涂布可的松软膏或碘仿鞣酸软膏(碘仿10 g、鞣酸5 g、凡士林100 g)。此外,全身治疗可应用10%氯化钙溶液静脉注射20~50 mL,隔天注射1次,连续应用。还可采用输血疗法,同时内服或静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C,久治无效者,可用红外线、紫外线照射。
4.3.4.3 脱敏。用苯海拉明治疗,猪、羊0.04~0.06 g;或用异丙嗪0.05~0.1 g肌肉注射,每天1~2次,同时配合普鲁卡因注射。
4.3.4.4 止痒。患畜出现剧痒不安时,可使用1%~2%石炭酸酒精涂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坏死 猪瘟 渗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