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25年“育”一猪


25年“育”一猪
———我国突破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禁区

  一群活蹦乱跳的版纳微型猪,在地处我国边陲的云南吸引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眼球。他们认定,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的选育成功,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我国特有的动物资源,采用国际上从未采用过的连续高度近交加严格选择的科学方法,独立完成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

  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系,是划时代的成果。

  1977年,云南农业大学组织科研人员发现西双版纳当地的地方品种小耳猪是培育近交系的珍贵资源,1979年即向省科委申请立项研究。鉴于当时国内外都没有近交系培育成功的报道,省科委只同意一年给3000元的经费,进行为期5年的“近交观察”。

  1980年2月份,曾养志开始承担起了我国猪近交系选育研究的第一个项目。通过深入的考察和筛选,曾养志在中缅边境一个拉祜族寨子找到了一窝可能原本就有近交传统的小耳猪。同年10月,这窝小猪性成熟后,即以全同胞(兄妹)、亲子(母子)这两种高度近交的方式让它们进行近交繁殖。1981年2月开始,陆续产下近交的第二代仔猪,但出现严重的近交衰退;第一世代只先后产下仔猪95头,只有3头存活继代;第二世代,先后生下仔猪87头,最终也只存活继代3头;以后5 6代都有严重的近交衰退出现。

  按照国际遗传学通例,哺乳动物近交系的培育,必须经过连续20个世代的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其品系内的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一对共同祖先。相比于小鼠、兔子等医学实验动物,近交系猪尤其是近交系微型猪有许多优点。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等国的科学家就试图培育微型猪的近交系,但由于遗传变异的丧失,“近亲结婚”容易出现近交衰退,往往导致近交后代的高死亡率,没有一家的研究能连续地近交到10代以上。因此,国际科学界一度认定,要培育大型的家养动物近交系是不可能的,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系的培育成了动物遗传育种的科学禁区。

  许多人以为没希望了。但是曾养志采取了与美、英等国科学家完全不同的设计方案和一系列特有的技术措施,使早期世代仅存的数头猪得以存活继代。每个世代仍始终坚持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并继续在后代中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淘汰;遇上只有一公一母的单线传代时,他有意识地多保留几代以保证种质资源的存续。一年又一年,曾养志克服经费严重短缺,冷静面对同行的质疑,一直做到了今天的22代。

  两年前,云南省政府专门拨出1040万元,改善了研究所的科研条件———建成了以版纳微型猪近交系为研究中心的重点实验室。

  培育近交系猪有什么用?猪在解剖结构和生理代谢方面与人类十分接近,有了曾教授这个研究成果,就可以用猪作为‘最接近人类’的模式动物,替代那些小型动物,开展医学实验。这些猪还有一个更大的潜能,经过‘基因人源化改造’后,能够批量生产出人类需要的细胞、组织、器官和血液,为人类开展异种器官移植提供充足的供体材料。”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近交 连续 后代 地方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