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改良猪种、推进猪业产业化养殖方式的实现



  2.2 逐步摆脱传统的养猪方法,向依靠养猪新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方面发展。以猪种改良为重点,调整优化种猪结构,是广大养猪户的要求;以前养猪户,只关心种猪价格高低,不管生产场家是否正规,只在意饲养的种猪体形是否漂亮,不管种猪生产性能及种猪健康程度。随着市场波动,广大养猪户扭转了这种观念,只有用优良品种猪代替劣质种猪,才能够提高生产性能水平。我们也只有进一步健全完善猪的良种繁育体系,推广杂交改良技术,推广品种标准和使用规范技术,加强质量检测,同时大力推广普及实用科学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技术,实行良种配套,充分发良种 增产增收潜力。
  2.3 从追求高侗体瘦肉率到重视猪的繁殖力和较好的肉质,确保高品质,高安全性的猪肉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目前我国生猪基本上 属于买方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按照其要求,提高猪的繁殖水平。生产优质种猪和商品瘦肉猪,让其有独到之处。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的发展战略,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大力提高生猪科技含量。不断培育优良产品,靠品质和特色打天下。
  总之,在本世纪2010年前,我国养猪业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
  3 措施
  优良猪种是大幅度提高养猪业生产水平和猪肉品质以及市场竞争力最积极的因素,是养猪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优良种猪的使用可以促进养猪业生产几乎所有环节的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水平;缺乏优良猪种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养猪业产业化发展。优良猪种是实现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养猪业现代化的首要环节。我国在改良猪种推进养猪产业化的过程中要重点抓住如下几项工作:
  3.1 建立和完善良种猪的繁育体系。
  我国生猪品种资源丰富。据《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地方优良猪种48个,培育猪种12个,引进外来品种8个,但是由于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完善,层次结构不分明,种猪场基础措施薄弱,选育 水平低下,供种能力小,难以适应规模化生产需要。同时,对地方良种猪的开发利用不够,不适应当前养猪产业形式需求。为推进我国养猪产业化方式转变,确保养猪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利用资源优势,加快推广和普及良种猪步伐,充分发挥良种猪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因此,各地必须根据其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养猪业实际,在科学认证基础上,制定并不断完善种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确定品种走向,规划种猪生产场的数量和规模,制定出选育目标,提高种猪生产性能,确保良种猪质量。种猪繁育体系要按照核心群、繁殖群、生产群的金字塔要求,确定原种猪场、祖代猪场、繁殖猪场,实行配套生产。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良种猪生产,供应和推广体系,符合养猪业发展实际,种猪改良网络,在种猪场全面开展场内测定;在养猪业的集中产区开展区域性的种猪测定,加强猪的遗传联系搞好遗传评估,选择优良种猪。推广杂交改良技术应用,加快种猪改良速度,不断提高猪的品质及有效的制种能力,为养猪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良种保证。
  3.2 利用现代繁殖技术改良猪种。推进养猪业产业化。推广优良猪种,利用动物繁殖技术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在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养猪繁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已成为种猪改良的重要手段。并在传统的养猪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时至今日,人工授精技术仍然是养猪生产领域推广最广、普及率最高的种猪繁殖技术。因此,我们必须技术抓好。在养猪集中产区建立种公猪站,实行市场化运作 的公猪精液供应站,为广大养猪户提供良种猪精液和人工授精技术,为本地区的生猪品种改良服务。偏远地区的政府可以联系养猪集中产区的相关企业,政府建立联接的平台和企业市场行为结合,为推广和开展人工授精技术进行培训、示范、以推动这项工作。帮助养猪户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同时积极推广生猪实用繁殖技术,包括猪的发性鉴定、发情、排卵以及分娩控制、早期妊娠诊断、生殖免疫、胚胎移植,繁殖配套技术的技术程序、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推动我国猪种改良步伐,提高种猪生产性能水平。
  3.3 切实抓好种猪防疫及安全生产。为实现养猪业产业化,在抓好良种猪生产的同时,首先要关注的是种猪质量和健康。当前我国养猪业仍然受重大疫病的威胁,除原有的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仔猪副伤寒等几种传染病外,伪狂犬、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细小病毒、五号病、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胸腹肺炎、萎缩性鼻炎、水肿病、黄痢等,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威胁,由于检疫制度不完善,猪种流通日益频繁,规模化猪场消毒,隔离不彻底,直接传播疫病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要稳定生猪生产,为市场提供安全卫生的优质猪肉产品,疫病控制体系建刻不容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肉 品种 产业化 疫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