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多数会发生肺炎,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0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2%等,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户外饲养的猪几乎不发肺炎,这是因为大量的新鲜空气起到了作用。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大,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开始动物呼吸加快、费力来补偿氧气不足,呼吸系统负担的加重会增加发病的几率。由于通风不良,猪舍空气中悬浮的灰尘和传染性微生物就不容易排到室外,许多微生物就吸附到灰尘粒子上,这些粒子的积蓄就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通风不良也使得猪舍不良气体浓度加大,因为有些气体比空气重,可蓄积,接近地板这层气体中的氨气对呼吸道是一种刺激物,高浓度的氨气会损伤呼吸道的组织,使得细菌可以入侵而造成疾病。11月份到3月份昼夜温差大,冷风又经常出现,且由于猪舍各部分通风情况和温度不同,如果猪舍温度控制不好,在强烈的寒冷应激之下,猪只抵抗力下降,猪就很容易感染病原体。
我们发现,每次发生的呼吸道疾病,在解剖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几种病的病理症状,单纯针对某一种病的药物常不见效或效果很差,而且这些病原体多是条件性致病菌,在猪抵抗力降低时才突然显现出来,而且是病猪更易感染。出现呼吸道症状的猪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其他猪只也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病猪不断的排放病原,会引起大面积的感染。研究证明,多种病原间相互作用,往往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病原为钥匙病原,率先通过降低宿主局部或全身的防御机制而使其他病原相继侵袭感染。如猪肺炎支原体(MH)、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蓝耳病,PRRS)、猪的二型圆环病毒(PCVⅡ)被认为是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三大“元凶”。研究表明,MH的致病性在于其破坏呼吸道支气管纤毛,引起纤毛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和死亡,甚至还会进一步破坏呼吸道粘膜层,使纤毛发生萎缩或脱落,正常功能受损;另外,支原体感染会引起免疫抑制现象,有证据表明,支原体感染后,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肺泡巨噬细胞对病原的吞噬和清除能力下降,导致呼吸道免疫力减弱,从而使其它病原继发感染;PRRSV主要损害和破坏肺部巨噬细胞和单核淋巴细胞,降低机体免疫力;PCVⅡ是PRDC潜在的原发病原,也可能引起PMWS,主要是破坏淋巴组织,降低机体免疫力。因此,在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时,首先要对钥匙病进行有效控制,尤其是猪肺炎支原体和蓝耳病的控制,其它呼吸系统疾病才有可能相应减少。
当然,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还与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猪群密度、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明确了猪场两大“诱因”和三大“元凶”之后,我们的工作才更有针对性:消除诱因、防止元凶成为防止呼吸道疾病的重点。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应在整个猪群中消除病原或降低猪群的感染压力,同时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能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订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①环境卫生:根据猪场生产要求,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将卫生消毒工作实实在在地落实到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为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对消毒药产生耐药性,应经常更换消毒药的种类,同时应考虑不同病原对消毒剂的敏感性。②保持舍内温度:北方养猪户可以通过火墙、土暖气等方式增温,有条件的猪场应设先进采暖设备。③保持空气质量:防止氨气增多,在晴朗天气,可选择13:00~14:00时,通风l~2h。养猪实践证明,采用正压鼓入热风可解决通风与保温之间的矛盾。④加强猪群免疫: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对主要的呼吸道病进行疫苗注射。有条件的养猪场(户)可增加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免疫。⑤实验室监测:为了更好的把握猪群健康状况,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监测,使免疫程序更加科学合理,更有效地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⑥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饲养人员应极大限度地减少流动;减少出入场频率,禁止串舍串栋。⑦采用“全进全出”(AIAO)的饲养方式:从仔猪、保育、育成、育肥到出栏均严格采用AIAO,在每批猪转出或出栏后必须对猪舍按消毒程序严格消毒。研究表明,应用AIAO饲养技术,可以切断多种疾病在猪群间的传播并降低生产成本。⑧药物防治:中医上“扶正驱邪”的理论在猪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很有指导意义。猪场疾病控制的关键就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使其长期处于一个较好的状态之下,是保障猪场安全的第一要务。同时,定期祛除致病因素,控制病原体的数量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猪场第一大难题――呼吸道疾病,两方面的用药肯定也是不可偏废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2/2011-07-23/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