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药物不应该是唯一“救命稻草"
随着养猪业结构性调整的进行,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经历了高热病的洗礼之后,大家都心有余悸,越来越重视疾病的预防。很多兽药和饲料厂家利用此机会大做文章,通过夸大的宣传和不负责任的引导,给人一种错觉,仿佛按照其方法用药就能避免高热病一样。与此同时,猪场也在寻找能够治疗高热病的灵丹妙药,渴望能够一劳永逸,把高热病从自己的猪场彻底赶出去。所以很多养猪的业主没有去思考高热病肆虐的深层原因,而只知道一味在用药上茫然的寻找。
这种迫切的心情和美好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也正在慢慢走进一个误区。高热病疯狂肆虐的时期虽然过去了,但是它带来的包括损失、眼泪、辛酸、教训等在内的印象却依然深刻。高热病对我们最大的意义也许就是引起大家对现在养猪业存在问题的反思,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以后的生产。
高热病的爆发其实并不是偶然的,它充分说明了目前的养殖技术和理念还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这不仅涉及到宏观的行业政策,还涉及到微观的猪场管理,包括环境、营养、管理、预防等。然而在众多需要关注和改进的方面中,大家却往往把精力过多的放在了药物的预防保健上,药物成了猪场唯一的“救命稻草”,仿佛有了药物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殊不知,药物永远是被动的预防,唯有政策体制理顺和猪场整体管理水平提升才是积极主动的预防。
比如:断奶后大肠杆菌性腹泻是一种多因子疾病(Harris,1998;Bertschinger,Fairbrother,1999)。现在已证明,断奶后阶段的管理和营养对于断奶后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发生也具有重要作用(ChrisChase,2006)。准确的诊断对于找准病原以及跟踪病原体的变化都十分重要。如果不从管理和营养上着手而单纯依靠免疫接种和药物治疗,是难以控制此病的。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存在的一些矛盾、弊病、陋习能够大大解决将有力促进行业发展;对于猪场来讲,全面的营养、舒适的环境和精细的管理等方面的实现更利于防止疾病的发生。这些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抛开这些不改善而去空谈药物必将会越来越被动,所以要对药物的使用有一个正确地认识,不要过于夸大其作用而被蒙蔽了双眼,而忽视更重要的事情。
2保健不应该是大把投喂抗生素
最近几年,“保健”一词好像成了这个行业最时髦的字眼,仿佛一夜之间大家都学会了给猪群做保健。我们一致认为保健就意味着防患于未然,保健就意味着猪群的健康和安全,这种认识和愿望本也正常,然而,殊不知有多少厂家多少猪场借保健之名大力推广使用抗生素,好像所有的药物只要打出保健的大旗就有了销路一样。在大家忙于给猪群做这样那样的保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难道保健就是大把大把地给猪群投喂抗生素吗?
保健,顾名思义保持健康,其内涵包含绿色、安全、预防、健康、和谐等意义。所谓“上工兽医治未病”,在西药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我国中兽医理论中早就有了“治未病”的保健理念,可见保健和抗生素没有必然的联系。还保健以真正的面目,我们需要反省自己的思路,需要一套更有效的方案。
抗生素是上帝为了拯救人类免受各种疾病的困扰,赐给人类的一件宝贝。然而,我们却毫不珍惜的肆意挥霍有限的抗生素资源,在猪不知不明原因的情况下盲目使用抗生素,以促生长为目的大量使用抗生素,且随意加大用量,改变用药途径,不设停药期,预防用药没有针对性等等。抗生素在全球广泛使用,在动物体内更容易产生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滥用抗生素带来的效益无法弥补其危害,肆意挥霍的代价是耗尽有限的抗生素资源,导致最后无药可用,使越来越多的动物死于耐药性的病例,人类也将陷入危难的境地。
行业呼唤健康养殖和绿色保健的理念。在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中,“扶正”与“祛邪”从来都是相辅相承不可偏废的。目前需要考虑3件事情:①替代抗生素;②提高猪只机体的抵抗力;③更加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生物制剂、植物多糖、中草药四类添加剂是目前研究和使用的热点,对现有抗生素的生产工艺、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也在进行。
当然,有效的保健并不排斥抗生素,反而会有效的利用抗生素。因为当前疾病复杂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症状非典型、混合感染、继发感染、条件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等等,使猪群处于严重的病原体包围之中,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为目的的“扶正”固然很重要,但是配合以消除或减少病原体为目的的“祛邪”,动物发病的几率会大大的降低。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会影响其效果。既要考虑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权威性、针对性,还要考虑使用时最大限度的打击病原体,并减少耐药性。
3仔猪腹泻不应该是“必修课”
仔猪的腹泻是养猪业中的一大难题,有的猪场每批小猪必然要经历腹泻的,好像腹泻就是仔猪生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一样。曾经有一个猪场老板这样讲:“小猪不腹泻是不可能的”。在养猪技术和设备条件都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的今天,难道仔猪腹泻还是“必修课”吗?
仔猪的腹泻有其自身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低下、细菌病毒侵害等因素,环境条件对猪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密度等都会给猪的生产带来影响。寒冷、潮湿、不卫生是引起仔猪腹泻的外部因素。
人们往往会把腹泻和细菌病毒联系在一起,但是腹泻与环境、饲养管理有更大的关系,寒冷应激是引发新生仔猪下痢的重要因素,仔猪受寒后就对大肠杆菌病非常敏感。寒冷、潮湿、不卫生与奶水质量差,是哺乳仔猪腹泻的最主要原因,除了大肠杆菌的影响外,更多的是温度、湿度和所吃进的奶水质量。实践证明,几乎所有的腹泻都与温度有直接的关系,掌握好温度就能减少腹泻的发生。然而用抗生素决不会使腹泻得到令人满意的治疗。在最好的情况下,抗生素治疗只能作为临床症状严重时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必须鉴别出保育期仔猪的主要问题并加以纠正。环境问题,比如寒冷应激(环境温度低及贼风)、氨气浓度高、环境温度波动剧烈(波动7℃以上)等都可促进发病,改善取暖和通风系统可以排除高湿度。
断奶仔猪腹泻是因为所吃进的饲料无法彻底消化,其中间产物无法被吸收,却从猪体吸收水分,导致肠道电解质失衡,引起腹泻的发生。腹泻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脱水,体内严重脱水时才会使猪致死,及时补液可明显减少伤亡。对于断奶后大肠杆菌性腹泻来说,营养和饲料管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优质断奶料加上断奶前使用优质教槽料,是绝对必需的;有些猪场,通过采用长沙伟嘉公司生产的优质断奶保育期饲料rr002就完全控制住了断奶后大肠杆菌性腹泻。另外饲喂方式也很重要。尽管很多人都在保育舍内对断奶猪进行限食,但非常规采食只是在存在一些其他重要问题时才会有效。在已经解决了环境问题的猪场,对保育猪实行自由采食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除此之外,母猪的体质、饲料的质量也是联系紧密的两个因素。发生腹泻的仔猪追溯到母猪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母猪存在抵抗力低、体况不理想、采食量低、奶水质量不好、母源抗体不足等情况,尤其对于初产母猪更为普遍。妊娠期间的管理十分重要,选择好的饲料,使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防止仔猪腹泻有直接意义。建议使用营养全面并添加了有机微量元素和加强生殖功能中药的母猪专用料。仔猪尽早补料以促进其消化器官发育和消化液的分泌,还有使用特别易消化的物质提供全面充足的营养,建议用高档乳猪料。
一个很不错的建议是在母猪产后添加白头翁散,通过净化乳汁过奶止痢。断奶前后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和植物多糖,通过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和减少应激提高机体抵抗力来从根本上防止腹泻。同时,对于腹泻的仔猪,通过饮水补充嘉速补+活力元+人工盐,能很好的防止仔猪脱水,同时增强抵抗力促进机体的恢复。另外,环境改良剂对控制仔猪腹泻有一定作用。在圈舍中铺撒伟嘉“保嘉粉”环境调节剂,可以保证仔猪休息处(保育箱)的干燥,抑制细菌繁殖,提高地面临界温度,减少细菌性的腹泻、感染链球菌等仔猪常见疾病的发生机率。
根据笔者的实践,改善这些系统就可大大降低猪场内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发生率,恶劣的环境和卫生状况是很容易加以改善的。呼吸道疾病不应该这么严重呼吸道疾病应该是目前猪场的第一顽疾了,广大养殖业主往往都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呼吸道疾病的季节性和个体差异也逐渐淡化了,一年四季都在发生而且是全群发病。很多业主无奈的宣称呼吸道疾病是不能治好的。其实,每种疾病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发病也是一个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只要掌握了其发展的规律,就可以轻松解决掉,对于普遍反映最棘手的呼吸道疾病也不例外。
综合来看,呼吸道疾病有两大“诱因”和三大“元凶”。恶劣的空气和强烈的温度变化无疑是引起严重呼吸道疾病的外部因素。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必然会引起猪群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猪群出现呼吸道症状其实就是环境不舒适的标志。总体来说,在秋末、冬季、初春时,猪舍空气干燥,粉尘大,换气与保温的矛盾突出,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这也显示了这两大“诱因”在疾病发生时扮演的角色。
猪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多数会发生肺炎,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0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2%等,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户外饲养的猪几乎不发肺炎,这是因为大量的新鲜空气起到了作用。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大,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开始动物呼吸加快、费力来补偿氧气不足,呼吸系统负担的加重会增加发病的几率。由于通风不良,猪舍空气中悬浮的灰尘和传染性微生物就不容易排到室外,许多微生物就吸附到灰尘粒子上,这些粒子的积蓄就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通风不良也使得猪舍不良气体浓度加大,因为有些气体比空气重,可蓄积,接近地板这层气体中的氨气对呼吸道是一种刺激物,高浓度的氨气会损伤呼吸道的组织,使得细菌可以入侵而造成疾病。11月份到3月份昼夜温差大,冷风又经常出现,且由于猪舍各部分通风情况和温度不同,如果猪舍温度控制不好,在强烈的寒冷应激之下,猪只抵抗力下降,猪就很容易感染病原体。
我们发现,每次发生的呼吸道疾病,在解剖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几种病的病理症状,单纯针对某一种病的药物常不见效或效果很差,而且这些病原体多是条件性致病菌,在猪抵抗力降低时才突然显现出来,而且是病猪更易感染。出现呼吸道症状的猪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其他猪只也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病猪不断的排放病原,会引起大面积的感染。研究证明,多种病原间相互作用,往往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病原为钥匙病原,率先通过降低宿主局部或全身的防御机制而使其他病原相继侵袭感染。如猪肺炎支原体(MH)、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蓝耳病,PRRS)、猪的二型圆环病毒(PCVⅡ)被认为是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三大“元凶”。研究表明,MH的致病性在于其破坏呼吸道支气管纤毛,引起纤毛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和死亡,甚至还会进一步破坏呼吸道粘膜层,使纤毛发生萎缩或脱落,正常功能受损;另外,支原体感染会引起免疫抑制现象,有证据表明,支原体感染后,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肺泡巨噬细胞对病原的吞噬和清除能力下降,导致呼吸道免疫力减弱,从而使其它病原继发感染;PRRSV主要损害和破坏肺部巨噬细胞和单核淋巴细胞,降低机体免疫力;PCVⅡ是PRDC潜在的原发病原,也可能引起PMWS,主要是破坏淋巴组织,降低机体免疫力。因此,在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时,首先要对钥匙病进行有效控制,尤其是猪肺炎支原体和蓝耳病的控制,其它呼吸系统疾病才有可能相应减少。
当然,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还与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猪群密度、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明确了猪场两大“诱因”和三大“元凶”之后,我们的工作才更有针对性:消除诱因、防止元凶成为防止呼吸道疾病的重点。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应在整个猪群中消除病原或降低猪群的感染压力,同时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能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订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①环境卫生:根据猪场生产要求,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将卫生消毒工作实实在在地落实到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为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对消毒药产生耐药性,应经常更换消毒药的种类,同时应考虑不同病原对消毒剂的敏感性。②保持舍内温度:北方养猪户可以通过火墙、土暖气等方式增温,有条件的猪场应设先进采暖设备。③保持空气质量:防止氨气增多,在晴朗天气,可选择13:00~14:00时,通风l~2h。养猪实践证明,采用正压鼓入热风可解决通风与保温之间的矛盾。④加强猪群免疫: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对主要的呼吸道病进行疫苗注射。有条件的养猪场(户)可增加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免疫。⑤实验室监测:为了更好的把握猪群健康状况,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监测,使免疫程序更加科学合理,更有效地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⑥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饲养人员应极大限度地减少流动;减少出入场频率,禁止串舍串栋。⑦采用“全进全出”(AIAO)的饲养方式:从仔猪、保育、育成、育肥到出栏均严格采用AIAO,在每批猪转出或出栏后必须对猪舍按消毒程序严格消毒。研究表明,应用AIAO饲养技术,可以切断多种疾病在猪群间的传播并降低生产成本。⑧药物防治:中医上“扶正驱邪”的理论在猪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很有指导意义。猪场疾病控制的关键就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使其长期处于一个较好的状态之下,是保障猪场安全的第一要务。同时,定期祛除致病因素,控制病原体的数量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猪场第一大难题――呼吸道疾病,两方面的用药肯定也是不可偏废的。
现将笔者在生产实践中各阶段用药搭配进行总结介绍,以期与同行讨论。
(1)微生态制剂和具有提高抵抗力功能的植物多糖,加强体内有益菌群的力量,使机体尤其是肠道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状态。
(2)全群使用添加霉菌毒素的吸附剂,控制和减少毒素对机体的损伤,尤其是对免疫系统的伤害。
(3)仔猪断奶前后用喘痢嘉+舒坦林+活力元拌料。
(4)育肥猪用喘痢嘉或呼吸优+呼毒清拌料,每15d用药一次。
(5)后备母猪每月一次,方法同母猪,用喘痢嘉+呼吸优+呼毒清拌料。
(6)已发生此病的猪拌料同时配合长效头孢噻呋+畜必治分别肌肉注射。
(7)如果有猪瘟、伪狂犬等病毒性疾病继发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