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仔猪疾病

仔猪白黄痢病因与防治对策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养猪业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而仔猪"三痢"是养猪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该病在一些地区和猪场的流行日趋严重,发病率高,死亡快,不仅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三痢"的发生。现将对该病的防治要点加以阐述,仅供参考。

    1 仔猪白、黄、缸痢的发病原因

    仔猪回肠道内尚未发育完全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自身抵抗力较低,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敏感,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和各种因素的影响。

    1.1 饲养环境中存在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传染性病原,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溶血性大肠杆菌和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初生仔猪具有致病性。一是初生一周龄内的仔猪,吮吸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母猪乳头时,病原微生物便进入仔猪的消化道,由于仔猪消化道未发育完善,胃腺分泌胃酸的机能很弱,缺乏游离盐酸,难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使部分乳汁分解为有害物质。二是由于细菌毒素刺激肠道粘膜,引起肠道卡他性炎症。三是肠道内容物发酵与腐败后产生大量气体,又增加了对肠道的刺激,使肠道蠕动加剧,造成吸收功能障碍,引起发病。

    1.2 仔猪消化机能不全

    断奶仔猪从哺乳改变以饲料为主,又加上断奶的应激,大大的降低了酶的水平。据资料表明,断奶一周后,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了断奶前水平的30%,使本来就不足酶的含量更少,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仔猪断奶后,由于胃内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全的饲料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就抑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而引起发病。

    1.3 仔猪的饲养环境受应激

    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反应敏感,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饲料变化,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气候多变、寒冷、猪舍温度低,使仔猪采食量减少,消化不良,抵抗力~下降,可引起仔猪发生"三痢",这时主要是母乳内转移性抗体逐渐减少,由于应激因素的存在,导致抵抗力降低,数种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致使仔猪发生局部性肠道炎症而发生"三痢"。

    1.4 哺乳母猪患病的因素

    哺乳母猪患病后,体温升高,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引起乳汁变性,致使仔猪消化不良,早发性大肠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导致仔猪全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病变而出现"三痢"。一是可使胆汁吸收不良;二是肠道内细菌繁殖产生的内毒素向血液中转移,引起变态反应。胃平滑肌变态收缩时,出现仔猪哺乳后呕吐:空肠分泌大量粘液,造成仔猪高渗透性脱水,使生后7周内仔猪发病最多,死亡率高达70%。

    2 流行特点

    2.1 白痢 通常发生于10~20日龄的仔猪为最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高,但死亡率较低。

    2.2 黄痢 主要发生于1周内,特别是3日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率较少,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2.3 红痢 主要危害1~3日龄的初生仔猪,病程短,死亡率高,7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3 特征性症状与病变

    3.1 白痢 发生下痢,排出灰白色、浆糊样稀粪,有腥臭味;肠内有不等量的食糜和气体,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

    3.2 黄痢 突然发病,排出黄色粘液状稀粪或水样,并混有凝乳状小片和气泡;肠内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为最严重,空肠和回肠、结肠较轻。

    3.3 红痢 突然排出血痢或红褐色稀便,体质虚弱,有呕吐,很快死亡;病变主要在空肠,外表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有时病变可扩展到回肠,但一般十二指肠没有病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饲料 病原 细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