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虽不像盛夏那样酷暑炎热,但这个季节气候多变,发病诱因很多,除猪流感、腹泻、仔猪副伤寒部分常发病外,近年来猪病呈现新的流行特点,应给予及时诊断与防治。
1、猪流感:由猪流感病毒引起,有传染性,常全群同时感染,其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病猪体温升高达40℃-42℃。眼鼻流粘性分泌物,鼻汁有时带血色,常呼吸急促,呈明显的腹式呼吸,夹杂有间断性咳嗽,少食或不食,粪便干硬,也常见肌肉和关节疼痛、喜卧等。猪流感的特点是来势突然,大群发生,症状较重,但病程短,多数猪在1星期内恢复;少数猪发生继发性感染,出现出血性肺炎或肠炎而致死。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环境。发病猪只肌注解热镇痛药,如安乃近或复方氨基比林。肌注抗菌药控制细菌感染。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或二氟沙星、清开灵、高热清、抗毒素等。适当给予止咳祛痰类药物。
2、猪附红细胞体病:本病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特别是猪虱。临床主要呈现出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病初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防治:治疗本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真正有效的药物却不多。可选用血虫净、贝高欣、新胂凡纳明配合四环素、附红立克消等治疗。
3、猪链球菌病:本病呈散发性传染。主要通过创伤或咬伤感染,被病猪污染的物器是传染媒介。本病主要发生于体重10~30公斤仔猪,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多见,中猪感染多见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侧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3天死亡。
防治:肌注强效阿莫西林、紫罗兰,每天1次,连用3天,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
4、猪弓形体病。多见于3月龄仔猪,6月龄以上猪发病较少。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可通过胎盘、消化道、呼吸道及吸血昆虫传播。常表现为流感症状,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表现为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红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有的下痢或便秘,并带有粘液或血液,怀孕猪感染,可引起流产或死亡。
防治:以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嘧啶加甲氧苄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总之,在秋季防止猪新的传染病的发生,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控制畜舍内部环境,搞好环境卫生,定期对环境、用具消毒。其次要及时隔离和医治病猪,上报疫情,以便尽早查明原因,尽早治疗,对病死猪要深埋或焚烧处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10/2011-07-23/22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