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猪冬春季节的多发病的防制措施




(三)诊断:根据发生于寒冷季节,传播迅速,先呕吐后水样腹泻,10日龄内仔猪高死亡率等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可用实验室方法。但在诊断中应注意与猪大肠杆菌病、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鉴别和混合发病。

(四)防制措施:(1)免疫: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于妊娠母猪产前20-30天免疫1次,以保护出生仔猪,必要时于产前7天再用疫苗免疫1次。新发病区对育成猪也应进行免疫接种。(2)药物治疗:口服抗菌药物如氟哌酸、庆大霉素、磺胺、黄连素、高锰酸钾等,可防止继发感染,减轻症状。腹泻严重时给收敛性药物,如次硝酸铋矽碳银等;为减轻因剧烈腹泻引起严重脱水,还可注射适量的阿托品。(3)补水:应首选口服补液盐(配方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温开水1000毫升),让病猪充分饮用,对仔猪1天多次灌服,可挽救不少仔猪生命。(4)注意猪舍保温和清洁卫生,空气应新鲜,湿度不可过高。

三、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水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因主要发生在寒冬季节,又俗称冬季拉稀病。新生仔猪感染后常发生严重脱水和死亡,死亡率可达50%。

(一)流行特点:(1)只感染猪,各种年龄、品种均可感染发病。(2)主要发生于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的寒冬季节。(3)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可达100%,成年猪为15%-20%。(4)传播速度较猪传染性胃肠炎慢,在1个猪场中缓慢传播,常在1个月左右自行停止流行。

(二)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不论大小猪均可发病,哺乳猪主要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脱水,腹泻开始时排黄色黏稠便,以后变成水样便,同时精神沉郁、厌食,消瘦及衰竭。体温一般正常或稍偏高。一周内哺乳仔猪常在腹泻后2-4天内死亡,致死率约50%;断奶仔猪和育成猪症状较轻,一般2-3天后逐渐恢复正常,成年猪症状更轻。但是,饲养管理条件与应激因素等往往与临床症状和死亡率有密切关系。

(三)诊断:流行特点及临床表现等均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传播速度较慢,病死率较低。确诊需做实验室诊断。

(四)防制措施:(1)免疫:可用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注射,重点给妊娠母猪在产前20-30天时免疫,以保护出生仔猪,减少其发病和死亡。(2)其他事宜可按猪传染性胃肠炎进行。

四、猪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感冒简称猪流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等特点。

(一)流行特点:(1)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秋末、寒冬和早春气候寒冷多变的季节易发生。(2)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有易感性。(3)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人流感病毒可使猪发病,猪可以贮存人的流感病毒并引起人发病,所以猪流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二)临床症状:发病突然,全群体温突然升高(40-42℃),厌食或食欲废绝,极度虚弱。精神萎顿,常卧地不起,有时跛行。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眼、鼻流黏性分泌物,鼻分泌物有时带血,病程一般4-7天,大部分病猪自行康复,极少死亡。但继发其他疾病时,病情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死亡。

(三)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发病季节和突然大群发病但死亡率很低可做出初步诊断。应注意的是,近些年单纯的猪流感发病很少,往往并发或继发数种疾病,使临床表现极为复杂,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四)防制措施:主要做对症治疗,注射复方氨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为防止继发感染可注射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环丙沙星等。预防发病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防寒保暖,注意通风,定期消毒,防止与外界的猪、人及禽类、鸟类等接触,以免带入猪流感病毒。

五、猪喘气病

猪喘气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使病猪的生长减慢约12%,饲料利用率降低20%,而且在抗病力降低或继发其他病原体感染时,会造成严重死亡。

(一)流行特点:(1)仅发生于猪,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都可发病。(2)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发病较多。(3)该病在我国猪群中广泛存在,且很难彻底扑灭,除非急性暴发或有继发感染,一般死亡率不高,但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4)繁殖母猪大多带有猪肺炎霉形体,哺乳仔猪都会被传染,断奶仔猪混群可造成相互传染机会,有时可形成急性发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瘟 免疫 母猪 猪传染性胃肠炎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