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专家简介: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中国畜牧兽医协会高级会员、中国养猪协会山东生猪产销分会专家组成员成建国

今年7月份以来,在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鲁西南等一些地区流行一种猪的以高热不食、耳朵、背腹部皮肤发红、蓝色;母猪流产,仔猪拉黄色稀便,呼吸困难等症状为特征的疾病,特别是中小型养猪场发病严重,死亡惨重。关于该病的诊断,有人称是蓝耳病,有人判断为高热病,还有人认为是猪瘟、圆环病毒、链球菌等。作者最近对鲁西南、江苏北部几个发病猪场诊断,发现多数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和其它疾病的混合感染,经过10~14天的药物防治,获得了明显的效果。

猪附红细胞体病(简称猪附红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病原―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的一种猪传染病。

  一、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0.5℃~42℃,皮肤发红,指压褪色,故有“红皮病”之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怕冷聚堆,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尿液淡黄。中期,行走时后躯摇晃、喜卧恶立,便秘或拉稀,精神沉郁,呼吸困难;血液稀薄,色淡,往往随注射针孔流血不止;皮毛枯燥,背腹部毛色铁锈色,皮肤苍白,耳内侧、背侧、颈背部、腹侧部皮肤出现暗红色出血点,可视粘膜轻度肿胀,初期潮红,后期苍白,轻度黄疸。尿液淡黄、淡红或呈红褐色,卧地不起;后期,耳朵变蓝色、坏死,排血便和血红蛋白尿,最后四肢泳动,呼吸困难,衰竭死亡。部分怀孕母猪出现早产、产弱仔、流产,但胎儿或死胎皮肤粘膜苍白,皮下脂肪黄染,胸腹腔有淡黄色或淡红色的积液。产房母猪分娩后,常伴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后感染和泌乳不良、缺乏母性等症状。病愈母猪死胎率明显升高,哺乳母猪发情延迟。哺乳仔猪通过母乳感染,表现消瘦、拉黄色稀便、黄疸、背毛黄染、贫血、呼吸困难,病死率30%~80%,死后耳尖、尾根、四肢末端和腹下皮肤发绀。

  二、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定期消毒。减少应激因素(如闷热、拥挤等)的刺激;严格做好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2.消灭体内外寄生虫。

  3.加药防治。

预防,猪饲料可每1000千克饲料加入洛克沙砷(或阿散酸)200克;或0.03%~0.05%四环素、0.06%~0.10%土霉素、0.03%~0.04%盐酸多西环素,每月添加一次,每次饲喂7~10天。对病猪,可肌注血虫净5~7毫克/千克体重,深部肌内分点注射;新砷凡钠明(914)10~15毫克/千克体重,肌注,三天一次,用1~2次;或0.5%黄色素,3毫克/千克体重,用适量糖盐水稀释后缓慢静注,每天1次,连用2次。用附红细胞体病康复后猪的血清,有很好的保护力,用量按每公斤体重0.1毫升,1日1次,连用2次。

  4.对症治疗。

  (1)解热:体温超过40.5℃以上,可用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安痛定等解热。

  (2)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和酸血症:可灌注口服补液盐、静注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产房仔猪和哺乳母猪往往病情严重,易导致死亡,因此静脉输入含有葡萄糖、维生素C、安钠咖、葡萄糖醛酸内脂和ATP的解毒保肝溶液,有利于缩短病程,减少死亡。

  (3)通便排毒:如体质较好的可灌服少量的芒硝、硫酸镁。体弱的灌服液体石蜡等。

  (4)防治继发性感染:常见的继发性感染有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败血性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5)促进血细胞的生成:料中加入有机铁,连喂20~30天或注射牲血素和维生素B12,连用2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附红细胞体病 病毒 猪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