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浅析猪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猪病的发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部分老疫病呈非典型化,临床症状日渐复杂,新的病毒细菌感染性疾病不时出现,个别传染病的免疫失败也时有发生。猪病的流行使养猪生产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我国养猪业每年因各种疾病直接造成上百亿元的经济损失。疾病导致生产成本上升,饲养和人工的浪费,含有治疗性药物的病猪及产品对食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由此可见,目前影响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已经由原来的品种、饲料和市场转变为各种疫病的威胁,疫病的流行成为制约养猪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猪病发生的原因分析

1养殖方式落后

传统的散养方式在我国仍占有很高的比例,大部分散养户观念陈旧,技术力量不到位,管理手段跟不上,圈舍简陋,管理粗放,免疫不到位,消毒不彻底,达不到法律规定的防疫条件。

2防疫不当

2.1免疫操作不规范

养猪户中大部分没有受过兽医基础培训,免疫操作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疫苗用量不准确、免疫时间间隔不当、免疫程序使用不当和消毒不合理(如在免疫期间消毒)等,从而大大影响了免疫效果。

2.2疫苗运输和保管不善

经营生物制品国家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取得生物制品经营许可证后才能经销疫苗,但一些经销兽药、饲料的门市大都经销疫苗,有些根本不懂疫苗运输、保管常识,造成疫苗失效或效价降低。

3免疫抑制

3.1疾病免疫抑制

猪在疾病的潜伏期或亚健康的状态下(携带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血液虫病、寄生虫病等),注射疫苗后,免疫抗体水平达不到应有的高度,虽然注射过疫苗,但抗体高度维持的时间较短,如遇强毒攻击,极易发病。 

3.2药物免疫抑制

有些养猪户为了防病,三天两头用抗生素药物预防。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动物免疫功能下降。因为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杀死有益菌,引起二重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3.3饲料免疫抑制

饲料中微量元素过量超标,猪食后全身发红,拉黑粪,是因为铜、砷过量超标。在临诊解剖猪时,发现许多猪胃底部充血、出血,怀疑是微量元素过多或者抗生素长期使用造成的。这样的猪抗病力非常低,发病的可能性就大。

4药物滥用导致耐药菌株产生

4.1滥用抗菌药物和激素药物

滥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造成“药物越用越多、病越来越难治”的现象。一方面,造成抗药菌株的不断出现,有时甚至达到无药可治的地步;另一方面,由于不按剂量添加或估抓药物而导致中毒,临床上常见的有喹乙醇、磺胺类药物、马杜拉霉素中毒等。

4.2治疗不彻底

一些养殖户因为资金紧张,怕花钱,猪刚开食就停止治疗,任何一种药物在体内维持疗效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当药物降到一定浓度时就必须及时补充药物,否则,病原微生物就有可能在含有较低浓度的机体内顽强生长繁殖,逐步产生耐药性,甚至发生变异,给今后的治疗造成较大难度。

5随意引种,产品流通领域疏于管理

5.1现在的猪产品市场是开放的,这有利于商品的合理流通和价格稳定,但市场管理难度加大,有的养殖户不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当发生疫病时,为了自身的利益,将患病的猪私自出售,造成了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5.2随意引种,造成疫病传播

由于一些养配种公猪的畜户不重视环境消毒和淘汰老配种猪,种公猪猪体不洁,往往带病配种,给母猪、仔猪健康生长带来隐患。

6饲养管理不当

重保温、轻通风,这种现象在冬季比较突出,导致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大,引发疾病;饲养密度过大,光照不合理等因素引发疾病,如猪咬尾等。

综合防治措施

1政府要加强投入和管理

政府要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落实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的各项措施,加强疫苗的监管及冷链建设,使养殖户用上安全、放心的疫苗,整顿兽药市场,严厉打击经营假劣兽药的行为。

2发展规模养猪

落后粗放的社会散养方式不利防病控病。为保障人畜健康,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摒弃农村散养习惯,建规模化猪场,走规模化养殖之路。

3布局合理,科学饲养

3.1猪场建设要符合防疫条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疫病 抗体 散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