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规模猪场发病特点及防控理念




  二氧化碳??使机体缺氧、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体质虚弱、增重缓慢等。

  一氧化碳??由于和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气高200-300倍可使机体快速缺氧,引起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病变。

  灰尘??可携带病原传播,可与皮脂腺和表皮微生物结合,继发皮炎,还可引起呼吸道炎症。

  解决方案:

  采取强化措施保证空气质量。

  1.夏季应采用湿帘降温和滴水降温;冬季应采用正压通风供暖。

  就是将热源置于猪舍外边,通过机械强制通风,向猪舍内吹热风,在排出有害气体的同时,又达到了增温效果。

  2.采取地热供暖(母猪、肥育猪)

  母猪和肥育猪改暖气供暖为地热供暖(有热坑头的感觉)。通过试验,生长育肥阶段拉稀减少87%,弱猪减少91%,患结膜炎的减少98%,生长速度加快,健康水平提高。

  三、生产工艺与饲养管理技术

  规模化养猪生产为工厂化,需要常年均衡生产,并且根据猪只的生理特性和生长、生活方式来制定生产工艺流程,以完成生产计划,达到最佳生产效率。因为在生猪生产过程中,疾病是制约生产效率的关键,也是影响生产效果的特定因素,所以在制定生产工艺及技术路线的时候,要求生产工艺在保证完成生产效率的同时,必须给猪只的健康保证提供条件,严格执行全进全出。

  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流程(五阶段饲养法)

  配种→妊娠→产仔→育仔→生长育肥→上市

  生产母猪的繁殖生产为循环周期性,自断奶发情配种(后备母猪自初配)开始经怀孕(114天),哺乳(28天),断配期(4-10天),每个生产周期为146-152天。

  产出的小猪:经出生哺乳(35天),保育(35天),生长肥育(90天),生产过程为直线生产,达100kg体重日龄160天左右。

  技术路线:周节律、连续均衡生产、早期断奶、单元隔离饲养、全进全出。

  建筑要求:依据规模大小、以周为节律设定生产单元。

  以年出栏万头为例(每年按52周计算):

  生产母猪600头

  分娩率为85%

  执行28天断奶

  年产窝数:

  600×85%×365/(114+28+7)=1250(窝/年)

  每周产窝数:

  1250/52=24(窝/周)

  应该设定生产单元

  产仔单元:6个单元,每个单元设28张产床,共计168张产床

  保育单元:同产仔

  育肥舍:15个单元。

  饲养管理:

  以周为单位设定生产程序

  星期一:配种、防疫注射

  星期二:配种

  星期三:母猪上床、空怀转妊娠

  星期四:母猪断奶、产房仔猪转育仔

  星期五:育仔转育肥

  星期六、日:全场清理卫生,清洗消毒,随机。

  每周生产指标:

  母猪断奶24-28窝

  补充后备4头

  配种28头

  上床母猪24-28头

  只有完成以上生产指标才能达到全进全出的目的。

  以周为节律生产的优点,既能提高仔猪整齐度,又能给全进全出创造条件,由于采取集中配种,集中产仔,使同批仔猪日龄差缩小,便于管理和全进全出。

  通过试验表明:

  周节律生产的日龄差在2-3天,整齐度高,健康水平高。

  非周节律生产的日龄差在7-10天,整齐度差,健康水平低。

  28天断奶比21天断奶“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减少58.8%,而且健康程度提高,生长速度加快,因此说明,断奶早晚与“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

  四、饲料和营养

  规模化养猪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猪的日粮??饲料。饲料的质量不仅是营养平衡的问题,也是控制疾病的重要环节,所以规模化养猪从疾病控制角度讲,饲料的卫生安全必须放在重要位置,由于受传统养猪理念的影响,养殖者往往不重视饲料对猪只健康的影响,特别是最近几年,由发霉变质饲料引起的疾病尤为突出。如霉玉米中毒引起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免疫力下降,消化道疾病以及由于滥用促生长剂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都与饲料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主要症状:不发情、准胎率低、流产、产死胎、产后无乳等,小猪和育肥猪表现生殖器水肿、呕吐、拉稀、便血等严重消化道病变,并能造成免疫失败。

  防治方法:

  ①严把饲料采购关、饲料加工关、饲喂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母猪 疫病 免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