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规模猪场发病特点及防控理念


现代化养猪业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营企业化、生产工厂化、销售市场化。最终的目的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存有两大风险,即疾病风险和市场风险。单就疾病风险而言,对养猪企业来说起着决定生死存亡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保障猪只的健康和有效的控制疾病,就越发显得重要,既有一整套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适合养猪企业特点的生产工艺流程,又有一个与之相配套的疾病控制系统。??闫恒普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特点:

  条件性疾病增多(料源性、药源性、管理性疾病、遗传性疾病);

  新的传染病增多;

  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普遍存在;

  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发生改变。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理念

  由于猪饲养(生产)模式的改变,猪只的生活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遗传育种、营养调控、生产工艺、环境控制、饲养管理技术、卫生保健等相关技术的综合配套,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猪只的生产潜能(遗传潜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养猪者的经济效益。同时猪只生长速度的加快,饲养密度大,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猪只疫病的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规模化养猪场由疫病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加大。其特点为旧的传染病没有消灭,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多种疫病的混合感染,料源性、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严重。给规模化猪场的兽医技术人员对猪病的控制带来了“始料不及”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对猪病进行再认识,改变传统的专业兽医学理念和防治措施,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规模化养猪场疫病控制方案

  规模化养猪场疫病控制原则应该从综合措施方面考虑,由“坐堂”兽医,“有病则治”的兽医理念改为“无病先保”的理念,由兽医专科理念改为兽医、畜牧等综合保健理念,使每个兽医技术人员具备综合管理能力。规模化养猪的疾病控制不单是打疫苗、用药物治疗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猪场的选址、建筑布局、环境控制、生产工艺、选种、饲料、饲养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因此不但要求兽医技术人员具备有综合知识和能力,而且必须制定一个适合规模化养猪的疾病控制方案,总的指导原则为“措施前移,无病先保,逆向思维。”

  规模化猪场猪只保健的五大环节:猪场选址与布局、设施设备及环境控制、生产工艺与饲养管理技术、饲料和营养、药物的使用。

  一、猪场选址及布局

  选址:

  猪场选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应建立在交通便利、水质良好、地势较高、干燥、排水良好,无有害气体及其它污染源。距离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居民区、城镇、学校1000m以上,远离医院、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2000m以上,周围必须有围墙等有效屏障。

  布局:

  基本要求做到“四区分置”、“三点饲养”。

  四区: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污物无公害处理区。

  三点:公猪、母猪、产仔饲养点;保育猪饲养点;生长、肥育猪饲养点。

  猪场建筑布局应该分为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污物粪便处理区,各区间设有隔离墙和消毒设施,生产区依照生产工艺流程分阶段顺向排序,防止生产回流。分布原则为生产区在管理区、生活区的主风向下侧方向,病猪隔离室、解剖室、污染物粪便无害化处理区在生产区的下侧方向,各饲养点之间设绿色隔离带,净道、污道分开。人员、物资、猪只采取单一流向,进料和粪便运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二、设施设备及环境控制

  清洗、消毒、通风、换气、供电、供水、供暖、防暑、降温,对猪只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许多规模化养猪场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如何解决通风换气与增温、保温的矛盾,是每个规模化猪场必须解决的问题。

  环境温度对各阶段猪只的影响

  种猪:最高临界温度为25℃,最低临界温度为15℃。高于最高临界,采食量下降,同时对繁殖性状产生影响。仔猪:环境温度低于临界线引起拉稀、生长慢。

  生长育肥猪:生长速度减慢,出栏时间推迟,同时易感呼吸道疾病。

  空气中有害气体对猪只健康的影响

  氨气??主要引起呼吸器官病变以及神经、肝脏、心肌损伤,使之抵抗力下降,发病率升高,生产力下降。

  硫化氢??在损伤呼吸道的同时,引起结膜炎及呕吐、拉稀等胃肠道疾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母猪 疫病 免疫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