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怎样防治猪密螺旋体病(猪痢疾)?


猪痢疾是由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粘液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但以2―3月龄的小猪发病率高。本病最急性型可突然发病死亡,这也是猪群将爆发本病的征兆。随即出现急性症状。病初精神稍差,食欲减少,粪便变硬,表面附有条状粘液。以后迅速下痢。粪便黄色柔软或呈水样。重病例在1―2天粪便充满血液和粘液,或混有血块。在出现下痢的同时,体温稍高(约40.5℃),维持数天,以后下降至正常。死前体温降至正常以下。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猪精神沉郁,体重减轻,渴欲增加,粪便恶臭、血液、粘液和坏死上皮组织碎片增加。病猪逐渐消瘦,皮肤苍白,腹部凹陷,起立无力,极度衰弱,最后死亡。

  亚急性型病情较轻,下痢,粘膜及坏死组织碎片较多,血液较少,病期较长。进行性消瘦,生长停滞。虽死亡率不高,但生长发育不良,饲料报酬降低,对生产影响很大。

  剖检可见大肠特别是结肠壁和肠系膜充血、水肿,肠系膜淋巴肿大,肠粘膜表面常被冻胶状粘液和带血块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所覆盖。

  防治:

  痢菌净、二甲硝咪唑、林可霉素,肌肉注射或内服,每天一次,连用3―5天为一疗程。药物应交替使用,以防抗药性的产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坏死 病程 小猪 急性症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