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猪异食癖的综合防治措施


猪的异食癖是养猪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光照时间不足、气温低的冬春季节该病高发。饲养管理不当、环境不适、饲料营养供应不平衡、疾病及代谢机能紊乱等是本病的诱因。猪由于长期异食,常常造成发育迟缓、消瘦、厌食,给养猪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临床症状

  猪患异食癖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特别是喜食鸡粪、食尿、拱地、啃木棍,有闹圈、跳栏等现象。相互咬斗是异食癖中较为恶性的一种,表现为猪对外部刺激敏感,举止不安,食欲减弱,目光凶狠。起初只有几只互相咬斗,逐步由多头参与,主要是咬尾,少数也有咬耳,被咬猪尾部脱毛出血,猪群进而对血液产生异嗜癖,危害逐步扩大。被咬猪常出现尾部皮肤和皮毛脱落,影响增重,严重时可继发感染骨髓炎和脓肿,若不及时处理可并发败血症等,从而导致死亡。

  二、发病原因

  1、管理不当:饲养密度过大、饲养空间狭小、饮水不足、同一圈舍猪只大小强弱悬殊、争夺位次等是发生异食癖的诱因。

  2、环境因素:冬秋季节发病率比较高的原因可能是干燥和高尘环境导致了猪烦躁并出现攻击行为。如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及有害气体蓄积,猪舍光照过强猪处于兴奋状态而焦躁不安,猪受到惊吓、天气的异常变化、猪圈潮湿等均会造成猪产生不适感最终引发啃咬等异食癖。

  3、个体差异:同一猪圈内如果饲养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间体重差异过大的猪,因品种和生活特点差异,互相矛盾、相互争雄而发生咬架。个体之间差异大,在占有睡觉面积和抢食中常出现以大欺小现象。

  4、疾病因素:猪患有虱子、疥癣等体外寄生虫时,可引起猪体皮肤刺激而烦躁不安,在猪舍摩擦而导致耳后、肋部等处出现渗出物,对其他猪产生吸引作用而诱发咬尾。猪体内寄生虫病,特别是猪蛔虫,刺激患猪攻击其它猪。猪只体内荷尔蒙刺激导致情绪不稳定也可发生咬尾现象。

  5、营养水平:当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满足不了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时,可导致咬尾症的发生。另外,日粮中的各种微量营养成分不平衡,如日粮中钾、钠、镁、铁、磷、钙、维生素的缺乏或者不平衡也会造成此症。

  6、本身天性:猪爱玩、爱动,在环境舒适时,小猪咬其它猪的尾巴并相互模仿,猪的模仿性是猪发生异食癖而引发大群异食癖的原因之一。同时因破皮与流血等外伤,又引发猪相互咬架。

  三、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

  ①合理安排猪舍:同一圈猪只个体差异不宜过大,应尽量接近;饲养密度不宜过大,猪的饲养密度一般根据猪舍大小而定,原则是以不拥挤、不影响生长和能正常采食和饮水为宜,冬季密一些,夏季稀一些。保证每头育肥猪饲养面积0.8-1平方米、中猪0.6-0.7平方米、仔猪0.3-0.5平方米。

  ②单独饲养有恶癖的猪:咬尾症的发生常因个别好斗的猪引起。如在圈中发现有咬尾恶癖的猪应及时挑出单独饲养。可在猪尾上涂焦油或用50度以上白酒喷雾猪体全身和鼻端部位,每天3-5次,一般2天可控制咬尾症。同时隔离被咬的猪,对被咬的猪应及时用高锰酸钾液清洗伤口,并涂上碘酊以防止伤口感染,严重的可用抗菌素治疗。

  ③避免应激:调控好猪舍内的温度,加强猪舍通风,避免贼风侵袭、粪便污染、空气污浊等因素造成的应激。定时定量饲喂优质饲料,饮水要清洁,饲槽及水槽设施充足,注意卫生,避免抢食争斗及饮水不均。

  ④仔猪及时断尾:对仔猪断尾是控制咬尾症的一种有效措施。断尾时间最好在3日龄左右,断尾的工具最好选用1000瓦电烙铁,插电烧红后在2-3秒内能烫断为佳。许多养殖户因采用其它方法断尾,结果造成感染。

  ⑤分散猪只注意力:在猪圈投放玩具如链条、皮球、旧轮胎以及青绿饲料等分散猪的注意力,从而减少咬尾的发生。

  ⑥使用平衡营养的配合饲料:选用优质饲料原料,如果日粮以玉米、豆粕为主必须注意添加蛋氨酸来平衡氨基酸的平衡。适当增加食用盐用量,最好选用矿物质微量元素盐粉。还可以在饲料中增加调味消食剂,添加大蒜、白糖及市场销售的调味剂来改善猪的异食癖。

  2、综合治疗

  每天增加光照2-3小时。一般每吨饲料中可加入电解多维2公斤、安康宁200克、血尔200克、铬壮素200克、利依肥素44.2公斤、维他康500克、优配2公斤、小苏打3-5公斤、爱维佳300克、连续饲喂5-7天。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发现,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异食灵、黄金搭档,连喂10-15天可收到良好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其它 连续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