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牛猪鸡夏秋防病关键


    夏秋更替时节,温度变化大,各种病原体容易滋生繁殖,是畜禽易发病时节。此时忽视预防很容易诱发病害,造成畜禽因群发性和流行性病害死亡,损失较大。因此,必须加强防治。

    牛

    1.牛流行热。是牛在夏秋高温季节高发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奶牛和黄牛,哺乳母牛症状较严重,犊牛发病率较低。该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雨量较多的夏秋之际。此症一旦在牛群中发生,流行速度快,经济损失大。

    病牛主要表现为厌食、突然流涎、流鼻涕、高热(41.6℃以上),如治疗不及时,后期会出现关节僵硬、卧地、无法站立等症,直至死亡。目前观察到的病程大多如下:早上发现牛出现厌食、流涎、流涕等症状,当天下午病牛即出现高热,及时输液后,第二天即可退热,病情明显好转,但少数病牛的流涕、流涎等症状会延续较长一段时间。牛流行热虽然病死率不高,但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流产、死胎和卧地不起。

    已经发生或存在牛流行热的奶牛饲养场(户),要及时对症治疗病牛。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隔离,合理用药,护理得当。给牛静脉注射复方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可避免牛脱水;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可防止病牛继发细菌感染;为防止牛呼吸困难而窒息,可给牛输氧或采取放血疗法;高温期可给牛投喂复方安基比林和安乃近等解热剂。同时,可根据病牛症状,选用强心剂、利尿剂、健胃剂和镇静剂等药物缓解。

    对于未发生牛流行热及受该病威胁的场户,要加强对奶牛场的管理,严格做好防检疫及隔离等措施,密切注意疫情,不要从发病牛场及地区调牛。同时,可在每年4~5月份高温季节到来前,给牛注射疫苗。

    2.牛肚胀病。牛的肚胀病也叫做"瘤胃鼓气",此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其主要原因是牛突然一次吃了大量幼嫩多汁的青草,尤其是苜蓿等豆科牧草。这些因过量而不能下移的青草,在瘤胃内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牛瘤胃急剧膨胀。病牛腹部增大,尤其是左肷部明显突出,严重时可高过脊背,按压有弹性,叩打呈鼓音。病牛精神苦闷,反刍停止,心音亢进,呼吸困难,回头望腹,疝痛不安,最后瘤胃破裂而死亡。

    防治:夏秋用幼嫩青草喂牛时要掺些优质的干草。用套管针穿刺瘤胃放出气体后,再向瘤胃内注入煤油50毫升或来苏儿20毫升。烟叶面200克,水冲一次灌服。小茴香100克,大蒜100克,陈醋250克,捣碎加醋一次灌服。

    猪

    1.猪瘟。不要总认为猪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了。疫苗质量不佳、免疫程序不合理、注射剂量不足或操作不规范,即便是打了猪瘟疫苗照样也发瘟。不过,近年来临床上见到的猪瘟,温和型、非典型化占据主流,往日猪瘟的些许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已没了踪影。因此,误诊现象十分普遍。

    如果没给母猪打猪瘟疫苗(单联苗、二联苗或三联苗),哺乳期仔猪很可能发生无名高热,便秘,皮肤发绀,喝脏水,食欲时好时坏,后期下痢。母猪打过猪瘟疫苗时,没断奶的仔猪不会发生猪瘟;如果仔猪出生后6周以内打疫苗,反倒因母源抗体干扰,造成免疫失败,待长到小猪、架子猪、肥育猪时,就有可能发生非典型猪瘟。

    治疗猪瘟没有特效药物,惟一的办法是以毒攻毒:以大于平时预防量10倍以上的猪瘟疫苗注射,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猪瘟病毒复制,使其产生免疫力。猪瘟常发地区实行超前免疫:即初生仔猪吮初乳之前注射疫苗1头份,3小时后再哺乳;双月龄时二免:50~60天注射疫苗4头份,即可终身获得坚强免疫力。

    2.流感。猪感冒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但以仔猪多发,且多发生于气温骤变的季节,但没有传染性。其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末梢部分发凉或皮温不整、流泪、鼻流清涕以后转为脓稠鼻涕、呼吸增快、严重者畏寒怕冷,不愿行走等,可继发支气管肺炎。

    猪流感是由于猪流感病毒所引起,有传染性,常全群同时感染,其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病猪体温升高40℃以上,有时高达42℃。眼鼻常流出粘性分泌物,鼻汁有时带有血色,常呼吸急促、呈明显的腹式呼吸,夹杂有间断性咳嗽,少食或不食、粪便干硬,也常见肌肉和关节疼痛、喜卧、多头猪挤在一起。猪流感的特点是来势突然、大群发生,症状较重,但病程短、多数猪在一个星期之内恢复,少数猪发生继发性感染,出现大叶性出血性肺炎或肠炎而致死。解剖病死的猪,发现病变以呼吸器官为主,可见上呼吸道(鼻、喉、气管、支气管)粘膜出血,有大量泡沫状液体,或杂有血液。在肺的心叶、尖叶和中间叶出现鲜牛肉状病变,呈紫红色,多呈不规则的对称。肺病区膨胀不全,塌陷,周围肺组织发生气肿(外观呈苍白色)。肺门、纵膈淋巴结水肿、充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瘟 免疫 母猪 饲料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