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猪各阶段腹泻性传染病的防治


    1、仔猪白痢: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无呕吐,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便,体温不高,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2、仔猪黄痢:病原为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7日龄以内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用庆大霉素或氯霉素,并结合强心补液等综合疗法治疗效果佳。

    3、仔猪红痢:该病治疗效果不好,关键在于预防,即在母猪产前一个月肌内注射乙型魏氏梭菌5毫升,产前15天再复注射10毫升,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4、仔猪副伤寒:该病(又称沙门氏菌病),主要侵害2~4月龄仔猪。无明显季节性,呈地区流行性散发。体温略高,表现急性败血病和剧烈腹泻,慢性者反复下痢,皮肤可出观紫斑,剖检可发现盲结肠在凹陷不规则的溃疡和假膜。用氯霉素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5、猪痢疾:病原是猪痢疾蜜螺旋体。2~4日龄猪多发,季节性不明显,呈缓慢传播,流行期长,易复发,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体温正常,但病初略高,泻出的粪便混有多量粘液及血液,常呈胶冻状。剖检病变主要在大肠。该病用痢菌净、痢立清、二硝基咪唑治疗效果好。

    6、猪流行性腹泻:由冠状病毒科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不同年龄、猪品种、性别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多发生于冬季,特别是12月和1月份发生最多。幼猪表现腹泻,成年猪仅发生呕吐和厌食。传播速度快,但病死率较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可自然平息。

    7、猪传染胃肠炎: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仔猪病死率高,大猪很少死亡。常见于寒冷季节,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初呕吐,排灰色或黄色水样稀粪,病猪迅速消瘦、脱水,大猪多数可在短期内康复。该病治疗效果不好、着重预防,怀孕母猪在产前45~15天,肌肉和鼻内务接种1毫升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或在仔猪出生后,用无病原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每头口服,1毫升即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播 母猪 猪传染性胃肠炎 病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