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胞巨化病毒感染是猪细胞巨化病毒引起仔猪一种常见传染病。在易感猪群中可引起胚胎死亡和仔猪鼻炎、肺炎及生长发育不良、增重差等临床症状。
Done(1955)在猪鼻甲骨黏膜黏液腺中巨细胞中发现有大量嗜碱性核内包涵体,首次从英格兰分离获得疱疹样病毒粒子;这是继伪狂犬病病毒之后发现的第二个猪的疱疹病毒。因患猪临床上以鼻炎为特征,并在感染的鼻甲骨黏膜黏液腺中巨细胞可见到大量嗜碱性 核内包涵体,因而将 PCMV引起的这种疾病称为包涵体鼻炎。据电镜观察,病毒的性质及其所致病变与人的细胞巨化病毒和豚鼠的唾液腺病毒类似,而本病毒的感染动物的范围仅限于猪 , 故又将该病毒称为猪细胞巨化病毒 (PCMV)。本病毒分布相当广泛。从近年的报道看,常规条件下饲养的大多数猪群均存在PCMV感染,PCMV抗体阳性率都很高,但大多数为亚临床型,临床发病则很少见。欧洲很多国家都发现有本 病。德国用 PCR方法,调查猪的流行率要高于50%。在英国进行的血清学检查的结果表明:90%以上的猪群曾受到过感染,通过ELISA或IFA检测,发现98%以上的猪血清呈阳性。在日本自 1972年就有本病病理学方面的报道,1981年6~11月,对441例肥育猪血清用间接荧光抗体法 做了抗体调查,有 434例(98.4%)为阳性。用ELISA所作的调查,436份样品有433份(99.4% )为强阳性,并于1985年首次分离到病毒。北美和澳大利亚也有报道,其中美 国发病率甚高,猪群的抗体保有率为 90%。说明凡饲养猪只的地区,都可能有本病毒的感染 。
1 病原学
1.1 形态结构
PCMV属于疱疹病毒科,β疱疹病毒亚科、巨细胞病毒属的成员;近来有人认为将本病毒划在玫瑰疹病毒属中更为恰当[3]?。PCMV在形态上属于典型的疱疹病 毒,中央为电子致密的芯髓,芯髓常为卵圆形、也有长方形到哑铃状,其直径为 45~70 nm 。在芯髓外围为正十二面体核衣壳,其直径约 80~100 nm,最外围为囊膜,多为单层,偶尔 也有双层,有囊膜的病毒颗粒直径为 120~150 nm。囊膜上还有纤突。核衣壳与囊膜之间似 乎有一圈半透明带包围着电子致密外套相分隔 。 感染病毒后的细胞体积极度增大,可达正常细胞的 6倍,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也出现 肿胀,超薄切片可见巨大的核内包涵体,常呈结晶体样排列。在病毒复制后期的细胞裂解过 程中,在细胞浆中也可看到晶体样排列的病毒。与所见到的其他疱疹病毒中一样,也常常见 到没有芯髓或无囊膜仅有核衣壳的病毒粒子。
最近日本学者 Goltz等(2000)采用PCR方法扩增了PCMV的DNA聚合酶基因,并进行测序 。对德国株的DNA聚合酶(DPOL)位点进行了扩增,测定了2个完整开放性阅读框(ORF)及 包括完全 DPOL基因和糖蛋白gB 3′端的2个部分ORF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β?疱疹病 毒的各个蛋白有很高的同源性,特别是与人疱疹病毒 6型和7型的ORF?36~39同源性更高 。与 日本株、西班牙株、英国株的 DPOL基因比较,仅有0.4%~1%的差异。对PCMV的主要衣壳蛋白 (MCP)基因也得以鉴定。序列分析表明,PCMV的MCP基因全长4026个核苷酸,编 码 1 341个氨基酸的蛋白,据预计MCP的分子量为151,456 Da,系统发育分析认为,PCMV与 人疱疹病毒6型或7型的同源性高于与人或鼠细胞巨化病毒的同源性。人工感染PCMV的血清不 能与细菌表达的 MCP反应,表明POMV的MCP可能与感染后体液免疫应答无关。
1.2 病毒培养
PCMV在体外增殖有一定难度,用猪的肾或睾丸原代细胞、末梢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以及猪肾细胞系培养,均不能增殖,但直接用已感染了病毒的猪肾或睾丸,作细胞带 毒培养,病毒则可充分增殖,并出现细胞病变。在原代细胞中只有 3~5周龄仔猪的肺泡巨噬 细胞最适宜于病毒的首次分离和连续传代。 PCMV在猪肺泡巨噬细胞培养物上增殖很慢,接种 后 3~14天才可看到巨细胞形成和核内包涵体,偶尔还可见细胞浆内包涵体,但其大小比核 内包涵体要小。在接种 11~14天后,PCMV的最高滴度可达5.5TCID50/ml。然而,肺泡 巨噬细胞自身不能繁殖,因此,必须用原代细胞培养物进行病毒的传代。由于肺泡巨噬细胞 经常受到包括PCMV和PRRSV在内的病毒污染,故在细胞使用之前要对这些病毒进行监测,确保安全可靠、无污染。较可靠的办法是使用无菌猪或SPF猪肺泡巨噬细胞。据 Kawamura H等报道,猪输卵管细胞可支持该病毒复制,Bouillant等建立了输 卵管类上皮和输卵管类成纤维细胞,可以用于病毒培养。其细胞病变不明显,必须用姬姆萨 染色或标记抗体染色后观察。另有报道,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 (120tertadecanoylpho rbol 13?acetate)能增强病毒的复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10/2009-06-22/16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