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猪痢疾的症状、诊断及治疗


    由猪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猪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本病可使仔猪生长发育受阻,饲料利用率降低,严重时导致死亡。本病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期在全国各地流行,但近几年已少见。这可能与广泛应用“痢菌净”治疗猪腹泻有关。 

    【病原特性】

    本病的原发性病原体为蛇形螺旋体数的猪痢疾蛇形螺旋体,而肠道内其他固有的病原微生物也参与本病的形成。本病原有4~6个弯曲,两端尖锐,呈缓慢旋转的螺丝线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用苯胺燃料或姬姆萨氏染色时着染良好,将组织切片用镀银染色后效果更好。新鲜病料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到活泼的蛇行运动或以长轴为中心的旋转运动。在投射垫子显微镜下,其形成于细菌不同,胞壁与胞膜之间有7~9条轴丝。此轴丝为蛇行螺旋体的运动器官。用扫描电镜观察,病原的两端较细,钝圆,呈蚯蚓状。猪痢疾蛇行螺旋体为严格的厌氧菌,对培养基的要求十分的严格,分离培养较为困难。

    猪痢疾蛇行螺旋体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25℃粪便内能存活7天,5℃粪便重能存活61天,在4℃土囊中能存活18天;对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来苏儿和氢氧化钠溶液均能迅速将其杀死。

    【流行特点】

    本病只发生于猪,最常见于断奶后正在生长发育的架子猪,乳猪和成猪较少发病。病猪、临床康复猪和无症状的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经粪便排菌,病原体污染环境和饲料、饮水后,经消化道传染。易感猪与临床康复70天以内的猪同居时,仍可感染发病。在隔离病猪群与健康猪群之间,可因饲养员的衣、鞋等污染而传播。本病的流行经过比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且可反复发病。本病往往先在一个猪舍开始发生,几天后逐渐蔓延起来。在较大的猪群流行时,常常拖延达几个月,知道出售时还可见到新发病的猪。

    本病的发生无季节性,传播缓慢,流行期长,可长期危害猪群。各种应激因素,如阴雨潮湿,猪舍积粪,气候多变,拥挤,饥饿,运输及饲料变更等,均可促进本病发生和流行。因此崩并一旦传入猪群,很难肃清。在大面积流行时,断奶猪的发病率一般为75%。高者可达90%,经过合理治疗,病死率较低,一般为5%~30%。

    【症状与诊断】

    (1)不分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发病,但以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康复猪排毒至少有89天。

    (2)新疫区可出现无症状突然死亡的病例;老疫区则成慢性经过,病猪反复消瘦,消瘦贫血,生长发育不良。

    (3)本病的主要症状时轻重程度不等的腹泻。在污染的猪场,几乎每天都有新病例出现。病程长短不一,通常可分为一下几种:①最急性型 此型病例偶尔可见,病程仅数小时,多腹泻症状而突然死万;有的先排带黏液的软便,既之迅速下痢,粪便色黄稀软或呈红褐色水样从肛门中流出;重症者在1~2天间粪便中充满血液和黏液。②急性型 大多数病猪为急性型。初期,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排出黄色至灰红色的软便;继之,发生典型的腹泻,当持续下痢时,可见粪便中混有黏液、血液及纤维素碎片,使粪便呈油脂样或胶冻状,棕色、红色或黑红色。此时,病猪常出现明显的腹痛,弓背吊腹;显著脱水,极度消瘦,虚弱;体温由高下降至常温,死亡前则低于常温。急性型病程一般为1~2周。③亚急性和慢性型 病猪表现时氢时重的黏液出血性下痢,粪呈黑色(称黑痢),病猪生长发育受阻,进行性消瘦;部分病猪虽然可以自然康复,但这样康复后的猪,经一定时间后还可以复发。本型的病程较长,一般在1个月以上。

    【病理变化】

    本病的特征性病变主要在大肠(结肠、盲肠),尤其时回、盲肠接合部,而小肠一般没有病变。
 
    剖检见病尸明显脱水,显著消瘦,被毛粗刚和被粪便污染。急性期病猪的大肠壁和大肠系膜充血、水肿,肠系膜淋巴结也因发炎而肿大。结膜粘膜下的淋巴小节肿胀,隆突于粘膜表面。粘膜明显肿胀,被覆有大量混有血液的黏液。当病情进一步发时,大肠壁水肿减轻,而粘膜表层形成一层出血性纤维蛋白伪膜。剥去假膜,肠粘膜表面有广泛的糜烂和潜在性溃疡。当病变转为慢性时,粘膜面常被覆一层致密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本病的病变分布部位不定,病轻时仅侵害部分肠段,反之则可分布于整个大肠部分,而病的后期,病变区扩大,常呈广泛分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坏死 饲料 病原 病程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