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羊技术 > 饲养管理

波尔山羊常见寄生虫病


[防治]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有:①毗喹酮,每千克体重40毫克,一次日服,疗效显著。②硝硫氰胺,每千克体重60毫克,一次日服,疗效确实。

[预防]①查病治博?②捕杀作为保虫宿主的野生哺乳动物(如鼠类),以绝后患。②查螺灭螺。③粪便管理,采取无害化处理。⑤安全用水。⑥安全放牧和安全防护。

4.莫尼斯绦虫病

莫尼斯绦虫病是由扩展莫尼斯绦虫和贝氏莫尼斯绦虫寄生于羊小肠内引起的疾病,常呈地方性流行。特别对羔羊危害严重,不仅影响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成批死亡。全世界分布,我国分布也很广,广大牧区几乎每年都有不少羔羊死于本病,农区有局部流行。

[病原]扩展莫尼斯绦虫带状,乳白色,长1米~6米,宽16毫米,头节有4个吸盘,无顶突和钩。虫卵呈三角形或圆形,直径50微米~60微米,内含1个六钩蚴的梨形器。贝氏莫尼斯绦虫节片较宽,可达26毫米,虫卵以四方形、六角形为多,直径70微米~95微米。地蟥是莫尼斯绦虫的中间宿主。随宿主粪便排出的孕节和虫卵,被地螨吞食。六钩蚴在地螨体内经40天左右发育为成熟的似囊尾蚴,羊吃草时将此地螨吞入后,地螨被消化,释放出似囊尾蚴,吸附于小肠上,经37天~50天发育为成虫。成虫生存期2个月~6个月,过后通常自行排出体外。

[流行特点]1.5月龄~7月龄羔羊感染率最高,随年龄增长而感染率逐步降低。流行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感染高峰一般在春夏季节。因地螨的生态习性,羊在清晨及雨后来食低湿地牧草或早春未开垦过的地埂嫩草时,极易吃到地螨而受感染。

[症状与病变]轻度感染不表现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初期出现食欲降低,喜饮水,腹泻,粪便中混有乳白色孕节,继后出现贫血,清瘦,皮毛粗糙,有的有抽搐和回旋等神经症状,后期常卧地不起,头向后仰,常做咀嚼运动,全身衰竭而死亡。剖检可见胸腔、腹腔有浑浊液体,肠粘膜、心内膜和心包膜有小出血点,小肠卡他性炎症,有时扩张、膨气或套叠、扭转。

[诊断]在患病羊的粪球表面有黄白色的孕节片,形似煮熟的米粒。将孕节做涂片检查,可见到大量特征性虫卵。用饱和盐水浮集法可检出粪便中的虫卵。结合症状和流行特点便可确立诊断。

[防治]常用的驱虫药物有:①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75毫克~80毫克,一次口服。②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80毫克~100毫克,一次口服。③吡喹酮,每千克体重10毫克~15毫克,一次日服。

[预防]消灭地螨和预防性驱虫是预防措施中的重点。结合牧场条件,播种高质量牧草,更新牧地,能使地螨减少或绝迹。畜群不在雨后的清晨和傍晚放牧,避开地螨孽生地放牧。畜群从舍饲转放牧前进行一次驱虫,放牧开始后宜间隔一个月左右时间进行二次“成熟前驱虫”,坚持数年,效益明显。

5.脑多头蚴病

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于犬的多头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羊等的脑或脊髓内引起的疾博?它是危害羔羊的一种重寄生虫博?世界性分布,我国各施?市、区均有报道,但多呈地方性流行,并可引起动物死亡。

[病原]脑多头蚴为乳白色半透明囊泡,圆形或卵圆形,豌豆大到鸡蛋大,囊壁上有集成簇的许多原头蚴,有100个~250个。囊内充满液体。羊吞食多头带绦虫虫卵而受感染,六钩蚴钻入肠粘膜,随血流到达脑、脊髓中,经2个月~3个月发育为多头蚴。犬吞食了含多头蚴的羊脑和脊髓,原头蚴吸附于肠壁上经41天~73天发育为成熟绦虫。

[流行特点]牧区或非牧区,只要有养犬习惯,羊均可能感染,且一年四季都有感染的可能。

[症状与病变]感染后1周~3周呈现体温升高,类似脑炎或脑膜炎症状,严重者常引起死亡,耐过动物症状消失而呈健康状态。感染2个月~7个月出现典型症状,呈现异常运动和异常姿势。虫体寄生在一侧脑半球表面时,头倾向患侧,并以患侧做圆圈运动,对侧眼失明。虫体寄生在脑前部时,头低垂抵于胸前或高举前肢步行或猛冲向前,遇障碍物后倒地或静立不动。虫体寄生在小脑时,知觉过敏,易惊恐,步态蹒跚,平衡失调,痉挛等。虫体寄生在腰部脊髓时,后躯及盆腔脏器麻痹,最后死于高度消瘦或因重要神经中枢受害。

前期有脑膜炎和脑炎病变,后期可见囊体或在表面,或嵌入脑组织中。寄生部位的头骨变暴?松软和皮肤隆起。

[诊断]在流行区,根据其特殊的症状、病史做出初步判断。剖检病畜查虫体面确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原 羔羊 处理 野生动物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