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羊体温升高,在腹股沟、腋下、会阴、耳内侧等无毛和少毛部位出现丘疹和结节。该病对养羊业危害极大,国际兽疫局将羊痘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各地连年开展接种免疫,多数病区的疫情有所收敛,但基于未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疫情一直延绵散发。给养羊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造成羊痘流行的主要原因:
一、对疫情监测、报告和管理不严,疫点出现后未能适时报告或通报,也未进行封锁隔离,让病羊自由活动或将病羊随意出售。
二、未将羊痘列为产地、市场和流通环节上的主要检疫或免疫对象,病羊或带毒羊任意流动,甚至被长距离贩运。
三、仅靠接种疫苗这一预防办法,而且未做到合理科学的免疫,如免疫范围过小且未连续数年包围免疫,被免疫对象不分病、健羊,只给大羊免疫,接种时间、部位、方法和疫苗保管不当等。
四、卫生管理不严,在最容易造成羊痘恶性循环的共牧草场未建立动物防疫、检疫制度,并往往忽视境内其他养羊场(户)的卫生监督检查和与之建立协同防控关系。
五、未采取扑杀病羊和对疫点严密消毒彻底消灭疫源的手段。
六、没有做到规范化、目标化管理,未统一组织区域性联防和羊痘防疫责任制等。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主要防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疫情测报网络,普查疫情。要定期(结合春、秋季接种预防)和不定期(在重点地区)进行疫情普查,摸清发病范围、危害程度,并对疫源或病羊流向及时跟踪调查,准确掌握疫情程度及疫情动向,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大面积布防、设防提供科学依据。各地要严格执行自下而上的疫情常年监测报告和月报、年报制度,一旦发现疫情,除及时报告和通报外,立即进行隔离封锁,彻底扑杀病羊,限制羊群流动,禁止上市交易,无害化处理病死羊和严格对被污染的场地、物体消毒,并对健康羊紧急接种预防,尽快清除疫点,有效控制疫情恶性蔓延。
二、大面积接种预防,实行科学免疫,尽可能提高羊的群体免疫保护率。一方面要对新、旧疫点,疫区以及受威胁区采取连续3年以上高密度包围免疫的办法,另一方面实行科学免疫,确保免疫质量,如将接种免疫的重点放在易感性最强的小羊(尤其是当年羔羊)、纯种细毛羊以及新入境或未曾发生过病的羊身上,同时做到低温运输和保存疫苗,以春季大面积接种预防为主,辅之以常年补针,并严格执行皮内接种和按剂量注苗等技术操作规程,以提高羊的群体免疫效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y/siyangguanli/2009-12-09/12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