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羊技术 > 饲养管理


岩羊是贺兰山野生动物中的优势物种,种群密度居世界之首。对其研究中,学术界提出了一个观点:原本被归入“四川亚种”的贺兰山岩羊,可能是一个既有别于“四川亚种”、又有别于“西藏亚种”的全新岩羊亚种。

2005年8月中下旬,长期从事贺兰山岩羊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人员给10只贺兰山岩羊佩戴了装有无线电发射器的项圈,通过无线电遥测技术,直接获取岩羊的活动规律和家域等方面的数据,籍此全面开展岩羊生态学研究。

岩羊又叫“石羊”、“蓝羊”,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在我国,除宁夏外,岩羊还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地。

宁夏人也把岩羊叫“青羊”。游人攀登贺兰山时,时常能见到它矫健的身影,惊叹于它不可思议的攀岩能力。据史料记载,历史上,岩羊曾遍布整个宁夏,而现在只有贺兰山中有。关于贺兰山岩羊,有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岩羊为典型的高山动物,(在贺兰山)栖息活动于海拔‘2000-3000米之间的’高山裸岩地带、高山草甸和山谷草地,体色与裸岩颜色一致,站立或卧于裸岩处则极难辨认。听、视觉都很灵敏,行动敏捷,善于登高走险,即使只有一蹄之棱,也能攀登上去。一跳可达2-3米,从高向下纵深跳跃可达10米。”

种群密度世界居首

关于贺兰山岩羊的研究至今至少已有20余载。记者了解到,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关于岩羊研究的最早资料是1983年建立保护区时,由东北林学院对保护区野生动物进行的科学考察。考察通过对1974-1983年宁夏畜产公司收购贺兰山主要兽类皮张情况的统计,发现1980-1983年以前,对贺兰山岩羊的猎取十分严重(最多的是1978年,收购岩羊皮3841张),1983年当年贺兰山岩羊数量不足1800只。

1988年,贺兰山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对贺兰山进行全面的禁伐禁猎,使岩羊资源得到恢复。1999-2001年,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对贺兰山岩羊进行专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贺兰山岩羊数量已接近12000只,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54只,居世界之首。

岩羊生活的秘密

动物生态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小明领导的研究小组,是1983年建成保护区进行的动物考察后,最早对贺兰山岩羊进行专项研究的科研单位,也是国内研究岩羊时间最长、成绩最显著的研究小组。他们的研究,为我们认识贺兰山岩羊打开了一扇科学视窗。

1994年11月、1995年7-8月和9-11月、1996年4-5月,多次实地考察后,研究小组发现,贺兰山岩羊主要分布于海拔1800-2000米的山地,每天有两个活动高峰,分别为早晨5:00-9:00和傍晚17:00-20:00。雄性岩羊的自然死亡年龄在6.5-10.5岁,其中9.5岁是其自然死亡的高峰时期。

2003年11-12月,研究小组在贺兰山马莲口、苏峪口、大水沟等保护区近十分之一范围内,通过设置样线和样方,在野外实地观察,确定了贺兰山岩羊群以2-8只小群为主,不同季节变化不显著。

给岩羊佩戴项圈

2005年8月19日至8月24日,在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苏峪口管理站,小组研究人员成功捕获10只岩羊,其中6只雄性,4只雌性,对它们进行了抽取血样和常规身体测量,并在给它们佩戴上从国外进口的无线电项圈后释放。此举旨在通过无线电遥测技术最直接获得岩羊的活动规律和家域等方面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岩羊生态学研究。

据记者了解,为了便于进行个体识别,每只项圈设置了不同的信号频率,同时每只项圈的颜色亦有所不同。项圈上的无线电发射器还具有运动感知功能,当岩羊运动时发射器发出的信号脉冲是120次/分钟,而静止时的信号脉冲是60次/分钟。

研究人员需要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连续24小时对岩羊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监测。为了获得最强的无线电信号,研究人员需要将帐篷搭建在山峰上,在山高风急气温低的山中,此项研究工作的辛苦可想而知。

亚种“归属”有悬疑

在动物学种属划分上,岩羊属偶蹄目牛科羊亚科,分为两个亚种,分别为“四川亚种”和“西藏亚种”。长期以来,贺兰山岩羊被归入为四川亚种,目前,这种观点受到了质疑,有人认为贺兰山岩羊为另一新亚种。而关于贺兰山岩羊的种属鉴定正是此一阶段贺兰山岩羊研究的重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自然保护区 数据 高山 野生动物
上一篇 : 杜泊绵羊
下一篇 :羊场消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