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羊技术 > 饲养管理

母猪生产能力提高措施


  1、增加胎产活仔数

  1.1强化免疫养猪生产中,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可不同程度地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导致胎产活仔数减少及繁殖失败。减少这些疫病的发生,要因地制宜地做好免疫程序。配种前必须搞好免疫,以提高母猪免疫力,减少死胎、弱仔的发生。

  1.2饲养优良品种选留优良地方品种和杂交猪作种猪能增加胎产活仔数。

  1.3科学饲养管理

  1.3.1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一是勤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二是温度适宜,冬暖夏凉。温度最好控制在20℃~25℃,避免高温应激。三是通风良好,舍内应干燥、干净、卫生。四是供给清洁卫生、新鲜的饮水。五是做好灭鼠、灭蚊、灭蝇工作。六要防止打斗、滑倒和其它机械性损伤。七是怀孕母猪最好单栏饲养,限位栏的大小要根据猪体确定,不能太窄,应留有活动的余地。

  1.3.2加强种公猪的选择和饲养管理?种公猪要求品种特征明显、体质结实、中等膘度、四肢稳健、性欲旺盛。公猪每天应进行适当的运动并喂给营养全面的饲料,饲料体积不能过大。配种强度应适当。

  1.3.3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科学饲喂?按饲养标准配制饲料,满足母猪对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需要。饲料新鲜,不喂变质、霉败、冰冻和带毒及有刺激性的饲料。实行科学饲喂,看膘投料,保持健康体质。

  1.3.4掌握初配年龄和利用年限?母猪初配年龄应根据地方品种、外来品种和培育品种而定。母猪一般利用5~6年即应更新。

  1.3.5适时配种,提高窝产仔数?母猪具有较大的繁殖潜力,配种以“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为原则。一般母猪阴户红肿刚开始消褪,流出丝状黏液,按压后躯,其呆立不动时配种最为适宜。试验表明,适期配种的受胎率达98%,重复配种的可提高产仔率13%~21%。

  1.3.6淘汰繁殖性能差的母猪,提高群体繁殖水平:个别长时间不发情,药物催情和改善饲养管理仍不发情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猪应及时淘汰。母猪一般3~6胎时产仔数最高,9~10胎时产仔量降低且带仔性能明显变差,这种母猪应予以淘汰。哺乳性能差或产后无奶的母猪应予以记录,以作淘汰依据。

  1.3.7减少胚胎死亡?在母猪妊娠过程中,从胚胎着床,胎儿发育到分娩,胚胎有几个死亡高峰:一是合子附植初期,即受精的9~13d;二是胚胎器官停止生长,而胚胎迅速生长期,即妊娠后期的60~70d。胚胎器官形成期是胚胎死亡最多的时期,据报道这一时期的胚胎死亡数占胚胎死亡总数的30%~40%。为减少胚胎残疾一定要加强对母猪的护理,保持环境安静,湿度适宜,防止拥挤和跌倒,严禁鞭打,配种后的头一个月一定要限量饲喂,能量不能过高。

  1.3.8加强母猪分娩期管理,防止母猪生病?产前一周将产房打扫干净,地面、墙壁等用10%~20%的鲜石灰水喷洒消毒?临产前用2%~5%的来苏儿水消毒母猪的腹部、乳房和阴户,防止引起乳房炎、子宫炎;仔猪出生后及时清除其口鼻中的黏液,以免仔猪窒息死亡,假死仔猪采取急救措施。母猪产后喂给温麸皮盐水,防止便秘。

  2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2.1抓初乳,过好初生关初乳内含有丰富的母源抗体和维生素,母猪初乳中含有的镁盐有轻泻作用,可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并助消化。初乳是仔猪不可缺少的食物,因此仔猪初生时要及时吃足初乳;同时仔猪有固定乳头吸乳的习性,故应将体弱的仔猪放到胸部乳头吃乳,体强的仔猪放到腹部乳头吃乳,这样可使同窝猪生长均匀。如果产仔多,母猪乳头少,要做好仔猪的寄养工作。设置保育栏、产房,加强取暖,防冻防压以提高仔猪成活率。

  2.2抓开食,过好补料关仔猪出生后21d左右,母猪泌乳量达到高峰,以后泌乳量逐渐下降。为了及时弥补母乳的不足,应提早补料,一般在仔猪出生后5~7d开始训练采食,可将有香、甜味的颗粒料或炒焦的大麦、玉米放在仔猪经常出入的场所让其拱咬、舔食。另外可在仔猪2日龄时肌肉注射铁钴剂1mL?试验表明,仔猪补Fe、Se可增重7%~11%。

  2.3抓旺食,过好断奶关仔猪30日龄后消化机能逐渐完善,其体重迅速增长,食量大增,进入旺食阶段,本着饲料品质好、质量优,少喂勤添的原则,每天用全价颗粒料补饲5~6次。断乳时不应过快地改变仔猪的生长环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饲料 品种 免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