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其特征为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有大量流泪,其后发生角膜混浊或呈孔白色,严重者导致失明。
流行特点:本病目前一般认为主要由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引起。自然传播的途径还不十分明确,可以通过直接或密切接触(例如头部的相互磨擦和通过打喷嚏、咳嗽)而传染。
本病主要发生于天气炎热和湿度较高夏秋季节。一旦发病,传播迅速,多呈地方流行性、刮风、尘土等因素有利于病的传播。
临床症状:潜伏期约为1周左右,多数病初一侧眼患病,后期为双眼感染。病初患眼流泪,怕光(羞明)眼睑肿胀、疼痛,其后结膜潮红有分泌物。角膜周围血管充血,角膜中央有灰白色小点,严重的角膜增厚,并发生溃疡,甚至角膜破裂晶状体脱出。有的病羊发生眼房积脓,有的病羊发生关节炎、跛行。病羊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呼吸、脉搏均无明显变化,但眼球化脓的羊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离群呆立。放牧羊群,病羊可因双目失明而觅食困难,行动不便,乱撞摔倒,抓住后,乱蹦乱跳。
诊断:根据临诊症状,可作出诊断。
治疗:
(1)3%-5%硼酸水浴液冲洗患眼,拭干。
(2)涂红霉素或四环素,或金霉素软膏,每日3次。
(3)角膜混蚀时,涂1%-2%黄降汞软膏,每日3次。
(4)严重者,眼底(太阳穴)注射氯霉素,氢化可的松,交替使用,每日1 次。
预防:病畜立即隔离,早期治疗,彻底消毒羊舍,夏秋注意灭蝇,避免强烈阳光刺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y/siyangguanli/2006-01-12/12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