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浅谈奶牛卧倒不起综合征的防治


奶牛卧倒不起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瘫痪、不能站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病因复杂,机理不一。畜牧工作人员普遍认为,凡是高产或分娩前后的奶牛以不明原因卧地不起,经一次或两次钙剂治疗无反应或反应不完全的疾病都是奶牛“卧倒不起综合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季多于春季。

1病因分析

由于奶牛分娩前后对营养需求较高,而此时饲养管理不当,造成体内矿物质代谢障碍所致,尤其是低磷酸盐血症、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等代谢紊乱与该综合征有密切关系。临床中常遇到奶牛卧倒不起的症状,大部分按生产瘫痪治疗可以痊愈,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例用钙剂治疗后,精神抑制和昏迷状态的情况已有所改善,但依然不能站立,这样的病例可怀疑为低磷酸盐症或钙剂的剂量和浓度不足。部分奶牛经钙疗后,精神抑制和昏迷状态不仅消失,且变得比较机敏,甚至开始有食欲,但依然不能站立,这种情况似乎是肌肉无力,可疑为伴有低钾血症。若站立不起来,还伴有抽搐,感觉机敏,体温正常,心音亢进,甚至在数尺之外也可听到心音,则可能伴有低镁血症。此外,其他疾病以及物理性损伤也可引起该综合征的发生。

2临床症状

病牛在发病前,往往见不到症状。卧倒不起常发生于产犊过程或产后48小时之内。强行轰赶,只能爬行。病牛初期精神良好,反应机敏。食欲基本正常,偶有减少。反刍和排粪、排尿正常。体温正常或略高,心率增加到80~100次/分钟,呼吸无变化。主要特征是后躯麻痹,两后肢不能充分伸展,有的病牛躺在地面上。较重的病例,病症可能更加明显,特别是头弯向后方,呈侧卧姿势。更为严重的病例,则呈感觉敏感、兴奋,并且在侧卧时呈现某种程度的四肢抽搐,食欲消失。

3诊断

根据钙疗无效,或治疗后奶牛的具体表现进行诊断。

4防治措施

治疗原则是增强体内矿物质,使血液循环中各种矿物质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加强护理,促进恢复。

4.1应用10%葡萄糖酸钙300~800毫升并配合维生素B1、维生素C适量,一次静脉注射。若病牛症状无明显改善时,可间隔8~12小时再注射一次。必要时结合乳房送风法治疗。注意:给病牛初次输钙制剂,首次量一定要足。

4.2二次用钙剂治疗后24小时内仍不能站立者,可改用20%磷酸二氢钠溶液200~300毫升、林格氏液1000毫升,混合一次静脉注射(注:不能与25%葡萄糖溶液、安钠咖配伍,更不能和钙剂同时使用)。

4.3对疑为低钾血症而引起的奶牛卧倒不起综合征(奶牛机敏、爬行和挣扎,但不能站立起来),应用5%氯化钾溶液100毫升、50%葡萄糖注射液1000~1500毫升,混合一次静脉滴注。对伴有抽搐和感觉过敏等因低血镁症而引起的病例,应在输完液(指上述的补钾溶液)后肌注20%硫酸镁溶液300毫升。对神经、肌肉和骨骼等继发性外科损伤和其他并发症,应酌情采取对症治疗。

4.4护理

奶牛发生“卧倒不起”后,为防止肌肉、神经损伤和褥疮形成,可适当给予垫草及定期翻身;尽量让牛伏卧,以利嗳气;对病初或恢复期的奶牛,尤其是试图站立又站立不稳的牛,应人工辅助,以免摔伤。

4.5预防措施

4.5.1每天尽量让牛进行日光浴和运动。

4.5.2加强产后的饲养管理,特别要注意产后挤奶量:产后第一天,挤奶量约1~1.5千克,第二天挤出奶量的1/2,第三天挤出奶量的3/4,第四天全部挤净。

4.5.3对高产和产犊后发生过生产瘫痪的奶牛,在产前2周饲喂低钙高磷日粮,可促使甲状腺功能增强,产后再立即恢复日粮中钙的正常水平。分娩前给予磷酸钙200克、丙二醇100克,2次/日,连服10天。产后72小时内,用5%氯化钙注射液或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50~300毫升静注,预防补钙1~2次,效果较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畜牧 剂量 间隔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