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出败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或称清水喉,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近几年来笔者收治牛出败病牛24例,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治愈22头,治愈率91.6%,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症状
发病牛体温39.5~41.5℃,脉搏80~110次/分,流涎,呈白色泡沫状从口角流出,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发绀,常发喘鸣,时而呻鸣,烦躁不安,病牛颈、咽、下颌处出现迅速扩展的炎性水肿,红肿热痛,采食和反刍停止。黄牛肺泡呼吸音粗厉,罗性湿音,流脓性鼻液,咳嗽,体温41.5~41.7℃,胸部压痛,下痢带血。
2 病理变化
笔者对死亡的一头水牛进行了病理检查,咽喉部皮下及肌肉组织呈胶样浸润,切开后流出淡黄色透明液体,局部淋巴结肿胀充血,心外膜实质器管有出血点,脾脏无变化,肺有出血点,肺脏与胸膜发生粘连,胃肠卡他性炎症。
3 治疗方法
对病牛污染的场地进行彻底消毒,隔离治疗,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首先用大剂量的抗菌素,如青、链霉素和磺胺嘧啶钠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万u,链霉素每千克体重15mg,混合肌肉注射,每日2次;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07g,首次加倍,静脉注射,每天2次。治疗期间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强心补液,直至病情缓解,流涎停止,脓性鼻液减少时,改用中药治疗,中药处方:苦参60g,射干30g,银花30g,麦冬30g,鱼腥草30g,山豆根30g,百部30g,海金沙30g,甘草20g,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3剂。对颈部、下颌、咽喉发生严重肿胀的用雄黄10g,冰片5g,黄柏100g,共研为末,调醋外敷,患病牛一般于发病后8日内痊愈。
4 病 例
病例1:三穗县雪洞镇普及村龙某喂有黄牛2头,发病1头(1岁,67kg),1991年3月11日早上喂牛时发现食欲不振,稍吃点草也难于吞下,喘气,流涎,故来求诊。临床检查:体温41.7℃,心跳110次/分,心音弱,肺泡呼吸音粗厉并有罗性湿音,呼吸困难,流脓性鼻液,叩诊肺部压痛,精神不振。初步诊断为肺炎型牛出败。治疗:(1)10%葡萄糖500ml,青霉素160万u,链霉素100万u,安痛定10ml,混合静脉滴注,每天2次;(2)10%磺胺嘧啶钠25ml,肌肉注射,每天2次。经上述治疗3天后体温40℃,咳嗽,肺部湿性罗音,鼻液减少,想吃东西,但咀嚼缓慢,吞咽困难,磨牙。随后改用中药银花30g,苦参30g,射干30g,黄芩30g,黄柏30g,桔梗40g,海金沙30g,杏仁30g,甘草20g,水煎服,每日1剂。8月19日病牛痊愈,整个病程7天。
病例2:三穗县雪洞镇留寨村杨某的水牛1头(3岁,250kg)。1991年8月25日发病,当日吃草缓慢,精神不好,常呆立;第二天早上放牛时发现口腔流大量白泡,喘气,颈部和咽喉部皮下发生扩展性的炎性水肿。临床检查:体温39.8℃,呼吸65次/分,脉膊65次/分,流涎呈线状,呼吸困难,下颌、咽喉部严重炎性肿胀,患处红肿热痛。初诊为水肿型牛出败。治疗:(1)青霉素480万u,链霉素500万u,混合肌肉注射,每天2次;(2)长效抗菌剂25ml,一次肌肉注射。3天后病牛症状缓解,体温39℃,流涎减少,肿胀减小,但仍然喘气,不吃草。改用中药银花、射干、山豆根、麦冬、海金沙、苦参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3剂;肿胀处用雄黄10g,冰片5g,黄柏100g,共研为末,调醋外敷。9月3日病牛痊愈。
病例3:三穗县雪洞镇普及村吴某的水牛1头(2岁,200kg),1992年9月6日发病,当日下午发现吃草减少,站立不动;第二天早上发现口流白色泡沫,喘气,颈部肿胀,故来求诊。临床检查:体温39.5℃,呼吸60次/分,脉搏80次/分,口腔流涎呈线状,呼吸困难,下颌、咽喉、颈部严重炎性水肿,皮温升高,热痛,肛门附有稀便,粘液带血。治疗:(1)青霉素400万u,链霉素400万u,肌肉注射,每天2次;(2)10%安钠加30ml,10%葡萄糖1000ml,混合静滴,每天1次。4天后流涎停止,咽喉部肿胀消退,有食欲,但精神不佳,仍然喘气,大便稀软。此后用中药苦参60g,射干、银花、麦冬、山豆根、海金沙各30g,甘草20g,煎水内服,每日1剂,连用3剂。第八天开始吃草,流涎停止,肿胀消失,精神良好,末见喘气现象,该牛痊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n/3/2009-06-22/127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