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奶牛驱虫保健


奶牛驱虫保健工作是奶牛保健体系中预防疾病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保证养殖场奶牛的健康,预防奶牛外来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促进后备牛生长发育,本文从奶牛保健角度出发,着重阐述了奶牛驱虫保健的意义、目的和方法等。
  概述奶牛感染寄生虫可引起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病情的恶化可造成牛只死亡,甚至给整个牛群带来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可给奶牛场造成严重损失甚至毁灭性打击。但其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其造成的危害不容易察觉,容易被奶牛养殖人员忽视,所以奶牛驱虫工作是奶牛保健体系中预防疾病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奶牛场兽医必须加强奶牛驱虫保健意识。为了保证奶牛的健康,促进后备牛生长发育,预防奶牛疾病的发生,奶牛场需要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奶牛驱虫保健计划。
  危害俄罗斯全俄斯克里亚宾院士蠕虫学研究所的研究数据显示:肝片吸虫病造成奶牛产奶量降低10%~20%,幼牛体重下降5%~15%;肺丝虫病造成幼牛体重增长下降27%,造成死亡8%;牛皮蝇蛆病造成犊牛体重增长下降8%,母牛产奶下降9%,蛔虫使增重降低30%;而痒螨病的经济损失更大,不好测算。
  2007年天津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牛血虱检测结果表明,所检牛场全部呈感染阳性,带虱牛所占比例为30%~70%。犊牛粪便检查中,除3个牛场未检出外,其他五个牛场新蛔虫检出率均为10%。疥螨在被检牛中检出率为100%,血矛线虫卵检出率为2.5%。
  2005年上海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感染球虫的调查情况显示,17个牧场都有球虫感染,10月份调查的感染率为36.45%,4月份调查的感染率为40.05%,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异;从不同年龄阶段奶牛的感染情况来看,发现感染率最高的两个阶段为0月龄~2月龄和4月龄~6月龄,感染率高达为45%,感染率最低的年龄阶段为12月龄以上的奶牛,感染率为25%;从感染强度来看,上海地区牧场奶牛的球虫感染强度大部分平均OPG低于1000,占58.82%,只有一个牧场的平均OPG比较高,为14250。
  在我们奶牛场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中,断奶前后的犊牛最易感,寄生虫疾病可引起犊牛营养不良、生长呆滞甚至死亡等;因部分粗饲料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甚至来自国外,尽管有熏蒸消毒,但仍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寄生虫宿主,这容易导致牛群出现个体甚至群体发生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从而导致疾病的暴发,临床可以造成产奶量下降、乳脂率低、产奶高峰期短、流产、不孕等,这大大增加了临床兽医诊断的难度,也已经给奶牛场造成了损失。而如果建立定期驱虫制度,则可减少牛群感染寄生虫的几率,提高牛群健康水平。
  制定合理的定期驱虫制度,可有效地防止奶牛感染寄生虫疾病,间接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后备牛生长,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奶牛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同时可避免因寄生虫在奶牛体内的移行造成的继发感染。由于体外寄生虫是很多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奶牛进行有效的驱虫保健,可防止一些借助于体外寄生虫传播疾病的大面积传播。因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药物选择、不同的驱虫方法对奶牛驱虫则有不一样的效果,所以必须制定出合适的驱虫程序。
  引起奶牛寄生虫病的病原很多,但对奶牛的损伤及危害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传播疾病:寄生虫在奶牛机体可造成黏膜损伤,这为其他病原进入奶牛机体打开了门户,可引起并发症,同时,部分寄生虫本身就是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可引发奶牛感染传染性疾病,可对牛群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这也可能是奶牛场发生疫病的可能原因之一。奶牛场必须转变保健观念,制定定期驱虫的预防性保健制度,杜绝由寄生虫可能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或者疫病。另外,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也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如隐孢子虫病等。
  机械损伤:大量的蛔虫或绦虫寄生,就会引起肠道阻塞,严重的引起肠破裂,肠内寄生蠕虫用吸盘等附着于肠壁,引起肠黏膜损伤。另外,虫体移行也可造成奶牛器官机械损伤,引起器官组织发炎或损坏,干扰生命活动,甚至造成死亡。
  吸取营养:许多肠道寄生虫可直接吸取奶牛机体营养,导致贫血,发育受阻。如蛔虫和吸虫还会分泌消化酶于宿主组织上,使组织变性溶解为寄生虫的营养液,从而间接与动物机体争营养,使饲料报酬降低,影响产能。
  分泌毒素: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排出代谢物,对奶牛可产生程度不同的局部或全身性的损害,其中在组织和血液内的寄生虫所造成的影响或损害更为明显。如引起奶牛皮肤发痒,进食不安,或者在肠道分泌毒素损伤肠黏膜,容易感染条件性致病菌,导致奶牛继发性感染、脱水甚至死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奶牛场 饲料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