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试谈牛羊痢疾从瘀论治


推荐:购买《养牛技术》VCD光盘,请到VCD商城

牛羊痢疾是兽医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以排粪次数增多,频频努责,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要特征。多因暑热炎天,饮用污水或采食发霉变质的饲料等。在病机方面有湿热邪毒内蕴侵袭肠道,湿热郁蒸,气血阻滞,化为脓血而成疾。笔者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借鉴人医治痢方药,并且结合多年临床体会认为,凡大肠络阻、血瘀和水结是痢疾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临床治疗痢疾时,必须注重在活血去瘀基础上遣方用药,才能事半功倍。?
1 从生理病理论瘀血致痢?
大肠为传导之官,传送糟粕,并有重吸收和缩便功能,饮食水料通过脾胃的转输功能,其精微上输于肺,浊阴下移大肠,经过大肠的重吸收功能,将浊中之精通过经脉、络属相通的关系又回归于肺,与此同时,浊中之浊变成有形之粪便,通过大肠的传导功能排出体外,维持家畜的正常生理代谢。?
大肠为六腑之一,其气以通为用,但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常常会导致大肠气机不利,络脉瘀阻,进而发生传导失常,产生肠澼下痢的病理改变。其病理机理有二:一是感受湿热或疫毒之邪,热毒蕴于大肠之中,热蒸血壅,气滞络阻,化腐成脓,发生痢疾;二是感受寒湿或采食发霉变质的饲料草,寒湿相兼,结于肠中,以致气血凝滞,络脉瘀阻,传导失常发生痢疾。总之,其致痢的共同病机为大肠络阻,气滞血瘀。?
肠络受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表现腹部疼痛,频频努责,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下痢赤白脓血等特征性临床症状。疼痛是因瘀积所致;里急后重是络阻水结的必然结果。大肠络阻,血瘀水结,水血相互结聚,二者均为阴邪,具有重浊趋下之性,故有下坠频频努责的症状。同时水瘀之邪刺激直肠,使病畜不断产生便意,表现里急后重。当这种水结较轻时,肠络尚无损伤,仅见下痢白色混有粪渣的黏液,若络阻水结较重,导致肠中络脉损伤,就会下痢赤白脓,故水结血瘀是牛羊痢疾发生的根本病机。?
2 古人论瘀血致痢?
《素问太阴阳明篇》曰:“入五脏则填满闭塞,下为飧泻,久为肠澼”。指出了肠澼痢疾的病机是邪入脏较久。中医理论有“久病入络”之说,所以肠澼下痢是大肠络脉的气滞血瘀。肠道水肿,不断刺激产生里急后重,频频努责,排粪不畅的症状。《儒门事亲·卷一》曰:“赤者新积,白者旧积”。积者积滞也,有瘀阻之意,说明了无论是赤痢还是白痢都是大肠络阻气滞血瘀的结果。《沈氏尊生书》云:“大抵痢之病根,皆由湿蒸热壅,以致气血凝滞渐致肠胃之病”。这是对于湿热之邪导致大肠络阻,气滞血瘀发生痢疾病理过程的深刻描述。?
纵观古人所论,不难得出明确结论,牛羊致痢的病机是大肠的络阻血瘀,无论是新痢久痢、赤痢白痢、虚痢实痢,其共同的病机都是以大肠络脉瘀阻为前提,只不过有寒热虚实,轻重深浅的程度不同罢了。?
3 从治痢方药论瘀致痢?
历代治痢方剂,无一不是采用活血化瘀为主的原则,即在活血行瘀基础上,再根据病因不同,配伍他药,加减化裁,组合成方,这里仅举常用的几个方剂加以说明。?
乌梅散《元亨疗马集》药物组成:乌梅、干柿蒂、黄连、姜黄、诃子。方中乌梅味酸性平,临床常用于敛肺涩肠,善治久泻久痢,然而其不知乌梅还有较强的去死肌恶肉,下气行瘀的作用。如《本经》所云:“乌梅下气,止肢体痛,偏估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黄连味苦性寒,临床常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同样黄连的活血化瘀的作用少被后人所知,如《本草纲目》载黄连有“去心窍恶血”。因此,黄连治湿热疫毒入邪致发的痢疾十分有效,既能逐大肠络瘀恶血,又可清热解毒,兼燥湿邪;姜黄味苦性温,具有较强的活血行气,驱风止痛的作用;诃子敛阴生津,涩肠止泻。不难看出该方虽然是治痢的,但仍然是以活血化瘀为主,同时有清热泻火,敛阴生津,涩肠止泻之功。?
白头翁汤(伤寒论)药物组成: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方中白头翁临床常用作清热解毒凉血,是治疗疫毒痢疾的主要药物之一,但是它的活血逐积,消瘀止痛功用已鲜为人知。《本经》载白头翁逐血止痛。《药性论》载白头翁“止腹痛及赤白痢”。《本草汇言》记有白头翁“凉血,消瘀解湿毒”。由此可以看出白头翁在该方中一方面取它的清热解毒凉血之功,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取它的活血消瘀止痛作用。因此,它与黄连活血行瘀,清热凉血,黄柏、秦皮清热燥湿凉血。四药相伍,共奏活血化瘀凉血解毒之功,为治疗热毒血痢的首选方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黄连 白头翁 乌梅 白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