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犊牛饲养应重视脐带炎的防治



推荐:购买《养牛技术》VCD光盘,请到VCD商城

  在生产中,对犊牛危害最大的疾病有两种,其中一种就是脐带炎。脐带炎是犊牛出生后,由于脐带断端遭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坏疽性炎症,是犊牛常发疾病。一般正常情况下,犊牛脐带在产后7~14天干枯、坏死、脱落,脐孔由结缔组织行成瘢痕和上皮而封闭。由于牛的脐血管与脐孔周围组织联系不紧密,当脐带断后,血管极易回缩而被羊膜包住,然而脐带断端常因消毒不好而导致细菌微生物大量繁殖,使脐带发炎、化脓与坏疽。

  发病原因

  1.助产时脐带不消毒或消毒不严,或因犊牛互相吸吮,致使脐带感染细菌而发炎。

  2.饲养管理不当,外界环境不良,如运动场潮湿、泥泞,褥草更换不及时,卫生条件较差,导致脐带受感染。

  症状

  脐带炎症初期常不被引起注意,仅见犊牛消化不良、下痢,随病程的延长,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至40℃~41℃,常不愿行走。脐带与组织肿胀,触诊质地坚硬,患畜有疼痛反应。脐带断端湿润,用手压可挤出污秽脓汁,具有恶臭味,也有的因断端封闭而挤不出脓汁,但见脐孔周围形成脓肿。患犊常表现为消化不良,拉稀或膨胀,弓腰,瘦弱,发育受阻。如及时治疗,一般愈后良好。

  犊牛患脐疝时,脐部也增大,所以临床上应予以鉴别。脐疝质地柔软,触摸无痛感,可触摸到网胃或真胃,将内容物慢慢送回腹腔内,可摸到疝孔。

  值得注意的是犊牛脐带炎与脐疝症状较相似,要认真做好区别诊治,严防误诊。

  预防措施

  1.做好脐带的处理和严格消毒工作,剪脐带时应在离腹部约5厘米处剪断,再用10%碘配将断端浸泡1分钟。

  2.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运动场应消毒,褥草应及时更换,定期用1%~2%火碱消毒。

  3.新生犊牛应单圈饲养,避免犊牛相互吮吸,防止疾病发生。

  治疗方法

  治疗犊牛脐带炎,首要条件是消除炎症,防止炎症的蔓延和肌体中毒。

  1.局部治疗。(1)病初期可用1%~2%高锰酸钾清洗局部,并用10%碘酊涂擦。患部周围肿胀,可用青霉素60万~80万国际单位分点注射。(2)如已形成脓肿时,应切开排脓,再用3%过氧化氢冲洗,内撒布碘胺粉。严重时可用外科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并涂以碘仿醚(碘仿1份,乙醚10份),也可用硝酸银、硫酸铜、高锰酸钾粉腐蚀。

  2.全身治疗。可用磺胺、抗生素治疗,一般常用青霉素60万~80万国际单位,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次。如有消化不良症状,可内服磺胺咪、苏打粉各6克,酵母片或健胃片5~10片,每天2次,连服3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细菌 坏死 青霉素 病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