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断奶前死亡的原因错综复杂




此外,不同猪种耐寒能力的差异也是值得注意的,中国梅山猪仔猪的耐寒能力高于大白猪。这一差异并非由于其仔猪具有较多的脂肪,也非由于其仔猪的体重较大,事实上梅山猪仔猪的体重小得多,而是由于母猪的泌乳量以及乳中的乳脂率高于大白猪。能量含量较高的日粮使得梅山仔猪能产生较多的代谢热因而有较强的耐寒能力。

营 养

显然,母猪充足的泌乳量是确保仔猪良好营养的关键因素。随着窝产仔数的增加,对这一点就越来越不能忽视。窝产仔数较多,就需要母猪具有较大的泌乳量才能保证全窝仔猪的存活。增加泌乳量,是增加仔猪养分摄取量的有效措施。可增加仔猪的能量摄入量,从而增加仔猪体内的脂肪沉积量。然而,初乳的总摄取量会下降。

为仔猪提供优质乳汁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保持一个能使母猪增加采食量的环境。环境应激和疾病应激都可降低母猪的采食量。热应激尤其能降低采食量。这就为养猪者提出了一个难题,他必须在满足仔猪保温的需要和为母猪提供较为凉爽的环境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疾 病

尽管大多数断奶前死亡都由与管理问题密切有关的非传染性因素造成,但还是会发生由疾病造成的死亡,并且这也会是灾难性的。和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仔猪初生时在免疫上是空白的,完全依靠母源抗体来提供对传染性疾病的保护性抵抗力。因此,摄入母猪分娩后12小时内分泌的富含免疫球蛋白的初乳,对于仔猪的存活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仔猪出生后48小时,其肠道就不再能吸收这些保护性免疫球蛋白。到10日龄时,仔猪就能产生自己的抗体,这会与能存在14天左右的母原抗体发生重叠。因而,任何降低初乳摄入量的因素,比如冷应激,就会使新生仔猪因缺乏保护而易于患病。

出生先后顺序也会影响新生仔猪获取免疫球蛋白的量。由于免疫球蛋白在初乳中的含量可在分娩开始后6小时内下降50%,窝产仔数多时产程就会延长,这样就会使得后生出的仔猪只能得到较少的被动免疫力。母猪群的地方性病原体状态也会影响到仔猪是否会得病。感染母猪生出的仔猪比较容易得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

母猪和仔猪

50%以上的断奶前死亡都是由于母猪挤压造成的,所以极为重要的就是要检查母猪的母性行为。研究发现,当母猪变换位置时,尤其是从卧姿变为站姿或者从站姿变为卧姿时,仔猪就会被压。然而,圈养的母猪在变换卧姿时也会压死相当数量的仔猪。

有趣的是,有证据表明,母猪的早期经验会影响其母性能力,因为据发现群养母猪的仔猪有较低的死亡率。

母猪能够表现出有益的母性行为,而现已证明限位饲养可预防其天然的“抗仔猪挤压”行为,从而表明了为什么产仔笼能够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仔猪死亡问题的一个反常现象是,大多数母猪都对其仔猪被压时发出的痛苦叫声不发生反应。然而,能够对仔猪痛苦叫声发生反应的母猪就能较好地在仔猪被压前将其释放出来。

对这种无反应现象的一个解释是,处于产仔笼内的母猪能听到邻居仔猪的叫声,而无论其作何反应都无法使邻居仔猪停止叫喊,于是它们就学会了在仔猪叫喊时不作反应。

各种减少挤压的管理方法仅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这主要是因为研究方向集中在控制和/或改变母猪的行为上,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仔猪在挤压死亡中所起的作用。

仔猪断奶前死亡的另一个反常现象是,母猪凶猛对待其仔猪。凶猛行为的特点是对其仔猪过度地攻击,而这就会导致一些仔猪受伤或死亡。在对商品新母猪进行的一项综合调查中,研究人员测定了凶猛行为的发生率以及与这一有害行为有关的一些因素。

这些数据显示,5.3%的新母猪表现了朝向仔猪的攻击,这些母猪的2.5%至少对其一头仔猪进行了致死性的凶猛攻击。新母猪对其仔猪的攻击行为导致了0.6%的死亡,而0.14%的仔猪受伤。有趣的是,这些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产房的灯一直开着,凶猛攻击的发生率就可降低。

此外,攻击仔猪的母猪,比如新母猪,比较可能在第二胎时表现攻击行为。数据表明,具有攻击性的母猪比较怕人,还表明容易与人交流的母猪不具有攻击性而比较能保护其仔猪。

害怕仔猪,青春期缺乏经验以及分娩时的疼痛,都与攻击行为有关。然而,攻击行为的确切原因仍难以弄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数据 抗体 其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