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科学养牛简明技术手册(一)



  一、育成母牛的饲养
  1、 7~12月龄,要求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粗饲料供给量一般为其体重的1.2~2.5%,以优质干草为好,亦可用青绿饲料或青贮饲料替代部分干草,但替代量不宜过多。精饲料的补充量,视牛的大小和粗饲料的质量而定,一般每日每头牛1.5~3.0千克。
  2、13~18月龄,日粮以粗饲料和多汁饲料为主,按干物质计算,粗饲料占75%,精饲料占25%,并在运动场放置干草、秸秆等,夏季以放牧为主。
  3、此期饲养标准要适当,使其在16~18周龄时的活重不低于350~380千克,但最高应控制在450千克以内。
  二、育成母牛的管理
  1、公母牛分群饲养,7~12月龄牛和12月龄到初配的牛也应分群饲养,并根据牛群大小,应尽量把相近年龄的牛再进行分群,并训练其栓系,定槽认位。
  2、母牛达16月龄,体重达350千克以上就可配种。
  3、必须供应充足的饮水。
  4、应注意牛体的刷拭,及时除去皮垢,定期修蹄。
  5、在栓系饲养管理条件下,每天必须进行2小时以上的驱赶运动或放牧,以增强体质。

<返回Top>

第三节 青年母牛的饲养管理

  青年母牛是指从初配受胎到初产分娩这段时期的后备牛。此时母牛尚未达到体成熟,身体的发育尚未完全停止,在饲养管理上除了保证胎儿和乳腺的正常生长发育外,还要考虑母牛自身的生长与发育。
  一、青年母牛的饲养
  1、妊娠前期,日粮既不能过于丰富,也不能过于贫乏,应以品质优良的干草、青草、青贮料和根茎为主,视具体情况,精料可以少喂或不喂。
  2、妊娠后期,即妊娠第6、7、8、9个月,必须另外补加精料,每天2~3千克。按干物质计算,大容积粗饲料要占70%~75%,精料占30%~25%。但必须避免母牛过肥,以免发生难产。
  二、青年母牛的管理
  1、加大运动量,以防止难产。
  2、防止驱赶、跑、跳运动,防止相互顶撞和在湿滑的路面行走,以免造成机械性流产。尤其是妊娠后期。
  3、防止母牛吃发霉变质食物,饮冰冻的水,避免长时间雨淋。
  4、加强母牛的刷拭,培养其温顺的习性。
  5、环境应干燥、清洁,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
  6、从妊娠第5~6个月开始到分娩前1个月为止,每日用温水清洗并按摩乳房1次,每次3~5分钟,以促进乳腺发育,为以后产奶打下良好基础。
  7、计算好预产期,产前两周转入产房。

<返回Top>


第四节 泌乳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分娩后开始产奶至干奶为止,称为一个泌乳期,一般为305天,根据母牛产后不同时间的生理状态,营养物质代谢的规律以及体重和产奶量的变化,泌乳期可分为不同阶段。
  一、泌乳期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1、泌乳初期(产后15天)
  (1)、母牛分娩后半小时左右,要驱赶母牛站起。
  (2)、产后要尽快让母牛饮用温热的麸皮盐钙汤10~20升(麸皮1.5~2千克、食盐100~150克、碳酸钙50~100克)。
  (3)、及时清除污秽垫草,换上干净垫草。
  (4)、若有胎衣不尽,应尽快采取措施处理。
  (5)、产后第一天,每次挤2升左右初乳让犊牛吃,第二、三天逐渐增加,第四天全部挤净,每次挤奶后,要充分按摩乳房,并用热毛巾敷5分钟。
  (6)、产后1周内的乳牛,应坚持饮用温水,水温37~38℃,1周后可降至常温。
  (7)、不要过早催乳,产后15天或更长一些时间内,饲养的重点应当尽快促使母牛恢复健康为原则。
  (8)、产犊的当天便可给母牛喂优质干草和混合精料,以后逐步增加精料,一般母牛的基础精料约2.5千克,每多产2.5~3千克奶加喂1千克精料。
  (9)、挤乳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挤乳操作规程,保持乳房卫生,以免诱发细菌感染而患乳房炎。
  (10)、母牛产后12~14天肌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预防产后早期卵巢囊肿,并使子宫提早康复。
  2、泌乳盛期(产后16~100天)
  (1)、提高日粮营养浓度,增大精料比例,限制能量浓度低的粗饲料。
  (2)、精粗料比例应控制在60:40或65:35,同时补充降解率低的饲料蛋白质,如鱼粉、血粉等,另外,还可在日粮中添加经保护的赖氨酸、蛋氨酸、组氨酸等。
  (3)、实行"引导"饲养,多产奶、多喂料,适量粗料、多喂精料,自产犊前2周开始,每天约喂给4千克精料,以后每天增加0.5 千克,直到母牛每100千克体重吃到1~1.8千克的精料为止,根据产奶量再具体确定。达到产乳高峰后,精料量固定,待泌乳盛期过后再行调整。在整个"引导"饲养期,必须保证提供优质饲草,任其自由采食,并给予充足的饮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牛 饲料 干草 奶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