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奶牛疾病

奶牛腐蹄病的预防与治疗


    奶牛的腐蹄病是影响牛场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各地都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在南方和中部省份的多雨季节,舍饲牛群中发病率高者可达到30%~40%。腐蹄病的发生不仅影响产奶和运动,严重者常常导致淘汰。病牛如果及早的发现可以有效的治疗和恢复,然而复发率却相对较高。对于本病的早期治疗,许多的临床方法都比较有效,但实施治疗过程(比如保定和麻醉)本身由于牛只个体大而较难进行。腐蹄病是一个发病过程相对较慢的外科疾病,其发病因素极易被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所忽视。本文根据奶牛腐蹄病的发病特点,就预防与治疗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对生产一线提供参考。

    1 腐蹄病的预防措施

    对于本病的预防比治疗措施显得更加重要,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的降低甚至杜绝本病的发生。许多的研究和观察表明,腐蹄病的发生与管理、环境、奶牛自身因素密切相关。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本病的预防。

    1.1 管理性预防措施

    牧场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体系,管理的措施常常影响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管理角度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

    1.1.1 场地的管理

    对于舍饲奶牛,运动场、挤奶厅和饲养间是奶牛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它们的干燥程度直接关系本病的发生。首先,运动场地应该设计合理和及时维护。运动场地面应该保持一定的坡度,有利于雨水和污物的排出,防止有坑或大的洼地。运动场的土质也应该优良好的渗水性,去除杂物,保持清洁。每天要保持清粪,雨季来临要适当的增加清粪的次数。场内饲养密度也不可以过大。其次,保持挤奶厅和饲养间的干燥。饲喂间和挤奶厅在一起的牧场,如果一头牛每天挤3次奶,那它在污水粪便中呆的时间每天要超过9h。挤奶时洒落到场地内清洁用水和自身所排出的粪尿直接污染牛蹄,这些因素使得牛蹄部长时间的处于高湿度、多污染物的情形下,就增加了细菌(主要是坏死厌气丝杆菌)污染的机会,这是引发腐蹄病的主要因素。

    1.1.2 蹄部的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蹄部护理制度。每间隔半年,对奶牛的蹄部统一进行修理1次。清除运动场和牛舍内的杂物,防止玻璃、铁钉等尖锐物品刺伤蹄部。发病的牛治疗后做好患部护理,严重者可以使用牛鞋,加快愈合防止复发。兽医应该多观察牛群,发现异常及早的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1.1.3 饲料的钙磷比、pH值和营养平衡的控制

    产奶期奶牛日常的代谢量比较大,必须防止造成钙和磷的代谢负平衡。同时,要增加运动和光照以保证体内可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有的研究秆认为,饲喂酸度相对较高的青贮饲料也容易诱发腐蹄病的发生率。此外,也要保证奶牛营养中蛋白质、氨基酸平衡和维生素的充分供应,提高奶牛整体的抵抗力。

    1.1.4 保持奶牛运动

    让舍饲的产奶母牛的保持适度运动是管理上极难协调的一件事情。小型的牧场可以合理的灵活的安排运动,但大型的饲养密度相对高的牧场,很难在挤奶和饲喂以外找出一定的时间专门的供它们充分的运动。一方面牛本身需要休息。另一方面,对于它们合理的运动量,难以找到一个科学的数据来衡量。可是,比较放牧牛群与舍饲牛群,前者抗病力明显洼于后者。所以,管理上应该考虑寻找时间、采取合辽的方法去增加运动量。

    1.2 环境性预防措施

    针对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是管理者必须考虑的因为在多雨潮湿地带的发病率和病例的严重程度高于低湿度地区。

    1.2.1 气候季节

    我国各地的气候特征差异明显。在降雨多的地方,牛舍的地址可以选择在较高燥的地方,如山坡禾平坦的高地。中部的省份可以把牛舍和运动场的地基垫的稍微高一些,垫入的材料以沙壤土为佳,要有利于水分的蒸发和渗透。

    1.2.2 地理位置

    我们调查过在渭河边1km左右建立的一个牛场虽然所在地降雨量不大,但是腐蹄病发生率常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一方面是牛场距离河边比较近,地下水位高。再者渭河流域的土壤多为黏土,水分不易渗透也不易挥发,稍微下点雨运动场则到处泞泥。所以,靠近江、河、湖、海等高湿地建立的牛场,在选址时应当慎重考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腐烂 其它 青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