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蛋鸡饲养

浅析自然光照对蛋鸡饲养的影响




    春夏两季孵出的雏鸡(4~8月间),生长后期处于光照渐短或较短时期,可完全利用自然光照,故对开放式鸡舍饲养的鸡群,在此期间育雏是最经济、最适宜的。7日龄内白天完全自然光照,昏影终至晨光始人工补充光照,即每天连续24小时光照;7日龄至小鸡生长到夏至每天恒定15小时(自然光照不足时,人工补充光照),夏至以后改用自然光照至20周龄止。夏至以后育雏育成的鸡,3日龄内连续24小时光照,4日龄至20周龄为自然光照。

    秋冬雏(9月至次年3月)生长阶段后期,处于日照渐长或较长时期,此期间育雏,如完全利用自然光照,通常会刺激母雏性器官加速发育,使之早熟、早衰。为防止产生这种情况,多利用自然光照补充人工光照的办法,具体有以下两种:

    恒定光照制度:即光照时数保持稳定,将自然光照逐渐延长的局面,变为稳定的较长光照时间。从孵出之日算起,根据资料查出鸡群到达20周龄以前的最长自然光照时间,将其作为7~140日龄内的光照时间,自然光照时间不足时,采用人工补充光照。4~7日龄内采取每天24小时连续光照。采用此光照制度要注意育成期中每日光照时数不可减少。

    渐减光照制度:即光照时间逐渐缩短,将雏鸡生长至20周龄时的日照时间加上一定的人工光照时间,使总的光照时间达最长,再逐渐减少。4~7日龄内每天连续24小时光照。然后查出该鸡群20周龄时的自然光照时间,再加上7个小时的光照时间作为7日龄至20周龄的光照时间,自然光照不足时补充光照;从第3周龄开始每周减少23分钟,到20周龄时共减去7个小时,也就是到20周龄时正好减到自然光照时间。

    3.2 产蛋期的自然光照

    产蛋鸡光照的目的,在于刺激和维持产蛋平稳。增加光照能刺激性激素分泌而促进产蛋,反之则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也就抑制排卵和产蛋。产蛋期光照制度的一般原则是:为了使母鸡适时开产并达到高峰,充分发挥其产蛋潜力,光照时间宜长,不宜逐渐缩短,光照强度亦不可减弱。但通过对产蛋鸡蛋壳钙化过程的研究查明,过长的光照会增加蛋的破损率。

    当光照从生长期向产蛋期转变时,光照时间需根据各地区情况逐步过渡。春、夏雏的生长后期处于自然光照较短时期,可每周补充人工光照1小时,使鸡群30周龄时光照达产蛋期规定时间。秋、冬雏生长阶段后期,处于日照渐长或较长时期,21周龄后每周增加半小时直至16小时的产蛋期光照时间。

    对于生长期养于密闭式鸡舍,开产前转至开放式鸡舍的蛋鸡,若当时自然光照时间短于12小时,应首先补充人工光照满足12小时光照,以后每周增加半小时直至蛋鸡光照时间;若当时自然光照时间长于或等于12小时,直接补充光照,使鸡群30周龄时光照达产蛋期规定时间。

    4 自然光照与蛋鸡舍设计的关系

    鉴于自然光照对蛋鸡生长生产的影响,蛋鸡舍设计时,必须根据当地的地理纬度、对自然光照的要求等,合理确定鸡舍的布局、方位、朝向和间距;并根据阳光人舍的时间、光照强度等,确定采光口的位置、形状及大小。

    鸡舍的朝向即与鸡舍长轴相垂直的方向,应据当地全年的太阳辐射和主导风向两主要因素做出选择。我国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处于北纬20°~50°间,故鸡舍朝南向、略偏东南或略偏西南最适宜。冬季太阳高度角低,阳光斜射,南向鸡舍可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的温热效应温暖鸡舍;夏季太阳高度角高,阳光直射,南向鸡舍阳光入射量少,不仅利于防暑降温以保证蛋鸡产蛋性能,而且能降低光照强度来防止鸡的啄癖的发生。

    鸡舍窗户的数目、大小、位置直接关系鸡舍的光照,一般要求鸡舍的采光系数即有效采光面积(玻璃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以雏鸡舍1∶7~1∶9、成鸡舍1∶10~1∶12为宜(寒冷地区可稍高些)。以保证舍内中部特别是清晨或黄昏之际,光照达到所需强度。若光照强度过大,需注意对鸡舍做遮光处理,如加长出檐、窗面涂暗。

    另考虑到光的颜色对蛋鸡产蛋的影响:蓝色降低产蛋率,红色减轻蛋重,故开放式鸡舍的卷帘布不宜选用蓝、红色,一般以银灰色为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光照强度 母鸡 连续 生长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