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对ILT动物易感性、 发病日龄、产蛋下降率、蛋质量降低率、潜伏期及病程、发病率与死亡率、传播途径及流行季节、康复鸡群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及效价等10个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调 查统计,摸清了ILT在本县发生和流行的规律,并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进行了ILT防制的研究,通过几种ILT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筛选出了适合本县疫情的ILT疫苗,同时进行了ILT组织灭活油乳剂疫苗的试制 和应用、ILT卵黄抗体的试制及疗效观察、抗ILT中药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的研究等多项研究工作,并及时制订了适应本地防制要求的ILT综合防制措施。
1 流行病学
1.1 基本流行情况 1996年4月1日,我县某粮站从外地某鸡场先后引 进蛋鸡品种的父母代各16300羽,购回时已在外地饲养70天, 购回后一切情况基本正常。因种公鸡数量不足,4月26日 再次从外地引进100只35周龄公鸡,未进行隔离饲养观察即与原先购 回的16300羽同养一幢鸡舍,该批公鸡购回后4~5天,部分鸡开始出现 肿头、流眼泪等症状,继而出现咳嗽、喘气、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经 用蒽诺沙星、庆大霉素、碘伏、氢化可的松、维生素A等药物治疗,病情 不见好转,原先饲养于该鸡舍的16300羽育成鸡也从刚购进的100羽公 鸡周围逐渐向全群扩散。全群鸡饮水及采食量下降、死亡数逐日增加。经 临诊症状观察、用药情况分析、病理变化、血清学检查,结合扬州大学畜牧兽 医学院及江苏省家禽研究所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确诊该病为ILT。
? 该病在我县虽属首次发现,但由于该场饲养数量较大,无能力承受全 群淘汰的经济损失,只采取了几项诸如加强全群封锁消毒,禁止场内鸡只外运等相应的控制措施。时至1996年9~10月,距该粮站鸡场一公 里左右的部分农户鸡群开始零星发病,至1996年11月中旬,与该户 毗邻的另一个养鸡大乡农户鸡群也相继发生流行,1996 年12月上旬开始,距原发病场直径距离20公里以外的另两个养鸡大乡的部分村组鸡群也突然大批发病,继而蔓延至全县10多个乡镇近1000万 羽鸡。
1.2 动物易感性 从本县此次流行情况看,除各种日龄的良种蛋鸡发生本病外,疫区内也有肉鸡、乌骨鸡及土种鸡发生本病的,但其他禽类 尚未见发生本病。
1.3 发病日龄 各种龄期的鸡均能感染本病。从某乡部分门诊资 料统计,本病发生于4~10月龄的鸡群,占发病群的80%以上,其他 各日龄的鸡也有发生,但雏鸡及育成鸡的发病率较低,症状也没有产蛋鸡 典型。
1.4 产蛋下降率 产蛋鸡群发生本病后,产蛋率下降30%~40%, 但多数鸡群恢复正常3~4周后产蛋率仍能恢复到发病前的正常水平。
1.5 蛋质量降低粗略统计,产蛋鸡群发生本病期间,畸形蛋、软壳蛋、白壳蛋约占2%~5%,个别严重鸡群达5%~8%。
1.6 潜伏期及病程本病自然感染潜伏期6~12天,病程一 般10~14天,部分鸡群延长到3~4周,个别群达一月以上。
1.7 发病率与死亡率 鸡群的发病率达90%~100%,死亡率 为3%~70%不等,多数产蛋鸡群的死亡率一般在15%~23%,商 品肉鸡群及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蛋鸡群和有其他混合感染的鸡群,死亡率 有时达50%~70%,一般蛋鸡父母代的死亡率比商品代低。
1.8 传播途径 本病只发生横向传播而不发生垂直传播,呼吸道和眼是ILT自然感染的门户。
1.9 流行季节 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夏天及初秋发病较少,深秋、早春和冬季流行较多。 1.10 康复鸡鸡群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及效价 通过对发病鸡群的抽样 调查,发病鸡群一般于发病后7天能在血清中测到ILT的AGP抗体;21 天左右,抗体水平达到高峰为1:32以上,多数康复鸡群阳性率达90%~100%。
2 症状与病变
2.1 症状 本病特征性症状是呼吸困难,可见伸颈张嘴喘气的特 殊姿势,鼻孔流出分泌物,有湿性罗音和咳嗽,咳出的分泌物带血;病重 鸡头颈卷缩,厌食、眼全闭。部分病例可见鼻炎和眼结膜炎,蛋鸡产蛋率 严重下降,表现症状后2~3天开始死亡,4~10天为死亡高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j/10/2009-07-12/2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