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鸡病防治

鸡脑脊髓炎的诊断与防治


    某种鸡场2004年11月份在孵化时,发现种蛋出现大量弱精蛋,孵化出的雏鸡出现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共济失调等症状,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及病理变化做出了初步诊断,又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脑脊髓炎。

    1 发病情况

    该鸡场共饲养种鸡3000套,鸡180日龄,产蛋率91%。种鸡的产蛋率出现突然下降,采食量和粪便都正常,整个鸡群没有任何症状,5天后种鸡的产蛋率又明显回升,其他正常,但种蛋在孵化时前期弱精蛋较多,后期死胚增多,孵化出的小鸡出现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共济失调、死亡率高的症状。

    2 临床症状

    成年鸡感染后不产生神经症状,没有明显症状,产蛋率下降,下降幅度达13.8%,种蛋个体轻微变小,产蛋率下降前不久和下降期间所产生的鸡蛋孵化率偏低,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83%,在孵化的最后3天死胚率上升,而且孵化率下降期间孵化的雏鸡表现出禽脑脊髓炎的症状,在种蛋转正常后1个月孵化出的雏鸡正常。

    在孵化率下降期间孵化出的雏鸡在5日龄时(一批共6400只)时,患病小鸡最初表现精神不振,不愿走动,或走几步又停下来,继而出现由于肌肉的不协调引起的渐进性共济失调,这在小鸡运动时可容易看到。当共济失调越来越明显时,小鸡出现用它的跗关节坐下的倾向。当被打扰时小鸡可以来回走动,有的双脚叉开,并拍打翅膀,但几乎不能控制速度和步态,最后它们侧卧休息或跌倒。有些小鸡拒绝走动,有的小鸡用跗关节和胫来行走。迟钝表现得更为明显,并伴有轻微的呜叫声。头颈的细微震动变得清晰可见,其频率和强度可能有所不同,刺激或打扰小鸡可引起震颤,震颤可持续不同时间和间隔重现。共济失调通常发展到病鸡不能走动,不能自行采食和饮水,体重逐渐减轻。具有明显的共济失调与衰弱的病鸡被其同群的鸡践踏。用药物控制无效,2周龄死亡率达53.7%,最后全群淘汰。

    3 病理变化

    成鸡没有变化。雏鸡剖检时,胃的肌层内有灰白区(由于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所致)。这些微妙的变化肉眼看不到,需要在有利的条件下才能看到。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和某些脏器的变化,周围神经无变化。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的病变,神经无变性。在小脑核、脑干、中脑和视叶中通常可见一种松散的神经胶质增生。

    4 诊断

    4.1 临床诊断 雏鸡临诊上以共济失调、渐进性瘫痪和头颈震颤为主要特征,剖检时体表及内脏器官无明显病变,药物防治无效。可做初步诊断,成年种鸡出现产蛋量暂时性轻微下降。

    4.2 病理组织学切片 主要的变化在于中枢神经和某些脏器中,周围神经系统不受侵害,这是一个重要的鉴别诊断要点。将病雏鸡的脑、前胃和胰脏切片观察,可见脑和脊髓几乎所有部分都出现明显的血管周围浸润,但是在小脑的脑核内,浸润的小淋巴细胞可堆成好几层,形成血管套;病雏鸡的前胃肌层淋巴细胞增生、胰腺淋巴细胞增生。

    4.3 病毒分离与动物试验 取病雏鸡的脑做成悬液,按常规处理后,经卵黄囊接种,接种5~7日龄鸡胚,鸡胚后期死亡率明显增加,孵化率70%,出壳的雏鸡脑脊髓炎临床症状明显。脑组织悬液经颅内接种1日龄健康雏鸡50羽,在1~2周内先后出现典型症状。

    4.4 血清学试验 血清中和试验、荧光抗体法ELISA、琼脂扩散试验等。

    4.5 鉴别诊断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在症状上与鸡新城疫、维生素E缺乏、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B2缺乏、成年鸡的产蛋下降综合征有某些相似之处,应根据各病的特点加以鉴别。

    5 防治措施

    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该病既可垂直传染,又可水平传播,所以要做好常规的防疫办法和兽医卫生措施,加强消毒措施。

    根据种蛋的收存记录,从种鸡发病前1周到种鸡突然好一个月内收的种蛋绝对不能作为种蛋孵化和出售。对已经装机孵化的种蛋立即停机。

    免疫接种。活的弱毒疫苗,一般来说,母源抗体保留到雏鸡8周龄时才消失,加之弱毒活苗对雏鸡还有一定的毒力,所以,多在10周龄和母鸡开产前1个月免疫接种,使种母鸡在开产前就产生免疫力,母源抗体经卵传给子代,保护雏鸡不发病。灭活疫苗主要在开产前1个月肌肉注射一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鸡 免疫 抗体 母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