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鸡病防治

放养鸡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1.2.2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在育雏期间,饲养管理不良、鸡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环境卫生条件差等多种不良因素,均可降低鸡的抵抗力,诱发或促进大肠肝菌病的发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温多变季节多见。放养鸡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常常接触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发霉变质的饲料以及受外界应激因素(雨淋、温度变化等)的影响,易感染或并发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既是放养鸡最易患也是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该病的发生贯穿于整个饲养周期,而且常与某些疾病并发感染,或继发于某些疾病流行过程中,其危害甚大。

    1.3 寄生虫病

    1.3.1 球虫病 球虫病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下的小鸡,其中15~45日龄最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放养鸡接触地面,被病鸡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土地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天热多雨、鸡群过分拥挤、运动场太潮湿、大小鸡混群饲养、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以及日粮搭配不当,都是诱发本病流行的因素。调查中,尽管死亡率不是太高,但各场均有病例发生。在饲养管理和药物预防上双管齐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3.2 线虫、绦虫病 线虫、绦虫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放养鸡场大多数能做到定期驱虫,但有时粪便得不到及时清理、堆沤发酵以及清除场内的污物,使得虫卵“接力传染”,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做到定期药物驱虫。

    1.4 其他

    1.4.1 啄癖 这往往是由于鸡群太大,不同品种、年龄、强弱不一的混养;日粮搭配不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饲料、钙,食盐不足或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补料不足、时间无规律均可引起啄癖。

    1.4.2 营养性缺乏症 导致放养鸡营养不良有以下诸多因素:患有某些寄生虫病;因鸡群太大,食槽、水槽太少,布置不合适;补料量不足,时间太短或不适宜,日粮搭配不当;牧地植被差以及过载均可能引起营养不良,降低鸡群整齐度,推迟上市时间,降低经济效益。

    2 放养鸡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是鸡病防治的基本方针。鸡的传染病在鸡群中蔓延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鸡群。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就会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要控制这些疾病,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是给鸡创造适宜的环境,即鸡舍建筑、饲养管理技术;第二是消灭外界病原,即消毒技术;第三是在机体内建立坚强的免疫屏障,即免疫技术;第四是在鸡易感期,搞好预防性投药,感染疾病时,及时诊断并使用适当的药物消灭病原体,使鸡康复,即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

    2.1 鸡场的布局及建筑要合理鸡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隔离条件好的区域,周围无化工厂、采矿场等污染源。远离城镇、居民区、城镇饮用水源、学校等公共场所,周围应建隔离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至少每栋鸡舍饲养同一日龄的同一批鸡。鸡场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雏鸡与放养鸡分开饲养。鸡舍建筑应符合卫生要求,同时便于防暑降温、通风、采光等饲养管理。雏鸡采用笼养或网上饲养。放养棚舍每栋饲养一般在300~500只,舍内搭建栖架及产蛋箱。

    2.2 引进适合于放养的优良鸡种在品种选择上,应选择市场销售对路、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的优质鸡种,如石岐杂、固始鸡、三黄鸡等。种鸡场应选择已进行鸡白痢杆菌病、白血病净化的,饲养管理好、孵化条件好、信誉程度高的种鸡场。同时,要求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

    2.3 加强饲养管理现代规模化放养鸡不同于以往的后院养鸡。首先,养鸡户应经过专业的培训,注意技术的更新,克服管理上的惰性。掌握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换气和密度。根据饲养密度、植被状况、采食情况及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合理配制饲料,调整补饲量。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提高机体抗病力。经常观察鸡群,生产有记录,从而能及时发现病鸡。发病病鸡要及时隔离、治疗。严把进料关,污染或发霉变质的饲料拒之门外。加强污水、粪便、死鸡的无害化处理。注意天气变化,减少各种应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马立克氏病 饲料 抗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