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烟曲霉菌病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多种禽类都能感染,以1月龄内的幼禽最容易感染。4~15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常呈急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该病的特征是肺和气囊发生广泛性炎症,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2004年3月,福建省邵武市台上村某养鹅场发生1起以呼吸困难、喘气、张口呼吸直至死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烟曲霉菌病,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诊疗结果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与病因分析
该场于2004年2月23日从外省购进1日龄太湖白鹅260只,饲养1周后数只雏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呼吸困难,饲养者采用青霉素、链霉素和强力霉素进行治疗,3天均未见效。出现症状2~7天病鹅开始死亡,至14日龄共发病44只,死亡17只,死亡率为38.6%。
由于当时气候闷热,连日下雨,饲料和垫料易被微生物性毒物(曲霉菌)污染,鹅在采食含有曲霉菌的饲料过程中吸入孢子和吸入含有孢子的空气,致使外源性毒物内侵,损伤肺和气囊,导致其卫气闭郁,郁而化热,伤及血络遂成其患。
2 临床症状
病初雏鹅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两翅下垂,食欲减退乃至废绝,饮欲增加,伸颈,摇头,常缩头闭眼昏睡。随着病情的发展,患鹅出现呼吸困难、喘气和呼吸次数增加、胸腹部明显扇动、张口呼吸、流鼻液等症状,常见一侧眼睛瞬膜下有黄色干酪样分泌物,严重者形成干酪样小球,致使眼睑凸起。病后期伴有白色水样腹泻,患鹅日渐消瘦,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鹅5只,均见主要病变在肺、气囊及胸腹部,病情轻的可见气囊增厚、浑浊,肺充血,切面流出红色泡沫液。肺组织布满针头至小米粒大小的坏死肉芽肿结节。个别病例有淡红色腹水。病程较长的鹅肺部结节相互融合,形成更大的黄白色干酪样结节,结节切面有的呈匀质干酪样,有的呈同心轮层状团块;偶见气囊及胸腹部内脏浆膜有绒毛状、中间呈灰绿色、周边呈白色的典型霉菌斑块;心包腔中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囊扩张,心外膜和心包膜增厚,腹腔积液;肝脏肿大,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
4 实验室诊断
4.1 镜检
取病死鹅肺组织中的结节,用2块载玻片将其压碎,滴入生理盐水,用眼科镊子将压碎的结节散开调匀,加盖玻片于低倍镜检,见有大量分隔菌丝和分生孢子出现。
4.2 霉菌分离培养
将病料(肉芽肿结节)接种于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逐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结果24小时长出小米粒大小、呈白色绒毛状的菌落,48小时后菌落长至高粱米粒大小,72小时后菌落长至玉米粒大小,中间呈墨绿色,外围有白色绒毛,120小时后长成黑绿色大菌落,并互相融合成菌苔。
4.3 分离物形态学镜检
用玻片培养法镜检,可见分隔菌丝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短、光滑,长约280~340μm、宽5~7μm。顶囊由分生孢子梗逐渐膨大而形成,状如倒立烧瓶样。顶囊周围生长着放射状小梗,单层、致密,长径5~7μm、横径2~3μm。在小梗末端长出球形、串珠样排列的分生孢子,直径2.5~3μm。
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变化、培养特性及镜检所见菌丝顶囊形态、小梗位置等,可鉴定为烟曲霉菌。
5 预防与治疗方法
5.1 立即将含有霉菌的饲料废弃,更换无霉变的饲料,多喂青草和蔬菜等新鲜青绿饲料。同时立即更换舍内发霉垫料,清扫卫生,并用40%的甲醛熏蒸消毒(25mL/立方米空间,加等量水),铺设外观干净无霉斑的稻草或谷壳。加强舍内通风换气,保持舍内干燥,防止垫料过湿而发霉。
5.2 西药以排毒、抑菌为治则。病鹅饮服0.05%的硫酸铜水溶液排毒,连饮3~5天。同时每只病鹅日服制霉素(人用)5万Iu,连服3~5天。未发病鹅则连服2天。
5.3 中药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宣肺定喘为治则。方用自拟鱼腥草汤(鱼腥草30g,蒲公英20g,黄芩、筋骨草、桔梗、葶苈子、苦参各10g,甘草6g,共煎2次,供15日龄病鹅60~65只饮用),日服1剂,连服3剂。未发病鹅按上方诸药加2倍剂量煎汁,日服1剂,连服2剂。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e/5/2009-06-22/27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