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蚕技术

蚕豆锈病


[分布与为害]

   南方潮湿地区发生较普遍。蚕豆锈病由蚕豆单孢锈菌(Uromyces fabae de Bary)引起,常使叶片干枯,子粒不饱满,严重时全株枯死。 

  [症状] 

  叶上病斑初为黄白色小斑点,后稍扩大并隆起成锈色疮状斑,不久表皮破裂散出锈褐色粉末,即夏孢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与叶上相同,稍大,略带纺锤形。后期叶片的病斑上,特别是茎和叶柄上产生大而明显的黑色肿斑,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冬孢子。

   [发病规律] 病菌以冬孢子堆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寄主植物上,在寄主组织内形成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锈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温度适宜,阴雨天湿度大的情况下,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一是应清洁田园,以减少菌源,减少发病机会;二是早种早收,注意开沟排水和采用高畦栽培。 

  2.药剂防治 应在结荚初期初发病时用药,每666.7平方米可选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的粉锈宁乳油每666.7平方米35―45毫升,加水50―60千克叶面喷雾。或每666.7平方米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加水50―60千克喷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蚕豆 传播 喷雾 锈菌
上一篇 : 蚕豆褐斑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