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蚕技术

蚕豆褐斑病


[分布与为害]

  蚕豆褐斑病在我国各蚕豆产区普遍发生,由蚕豆壳二孢菌(Ascochyta fabae Speg.)引起。 

  [症状] 

  叶片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深褐色,后中央变为灰白色,上有排列成轮心状的小黑点,病斑周围组织坏死变黑。茎、荚及种子也受害,茎部病斑大,圆形,周围为褐色,中部灰白色;荚上病斑周缘黑色,中部暗褐色;受害种子表面有褐色或黑色污斑。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了随病株残体在土表越夏、越冬,也能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部越冬。当第二年气候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病情在4―5月份发展达高峰。带病的种子播种后,可引起幼苗发病。早春多雨和植株稠密,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清洁田园,把病株残体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田间注意排水,适当密植,增施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2.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进行粒选,剔除病粒秕粒。然后将种子浸于冷水中24小时,后移于40―50℃温水内浸10分钟,晾晒后播种。 

  3.药剂防治 每6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或70%甲基托布津100―150克,加水50―60千克喷雾。病情严重时,7―10天再喷1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蚕豆 气候 传播
上一篇 : 蚕豆轮纹病
下一篇 :蚕豆锈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