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变主养异育银鲫品质下降、供大于求、销售不畅、投资大、见效差的局面,笔者进行了特种水产和常规鱼的混养试验,现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池塘试验在笔者承包塘口进行,面积为32.2亩,其中混养成鱼池一个,面积24.6亩,饵料鱼配套鱼池2个,面积各为3.8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池口长方形,东西向。混养池利用进排水河道的水位差能够长期形成微流水条件,水深为1.5~2.0米,池塘淤泥30厘米左右,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一台,鳜鱼种放养前5天,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0.7克/立方米(5∶2)全池泼洒,前一个月施放发酵好的有机粪肥,培肥池水,鳜鱼种放养后不再施肥。
2.鱼种放养鲢、鳙、银鲫鱼种2月份之前完成投放,放养时每500千克水加入食盐2.5千克、晶体敌百虫(90%)0.5千克,溶化后进行鱼种消毒。鱼种放养结束后套放扣蟹。6月10日投放鳜鱼,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在投放鳜鱼的同时,每亩套养花白鲢夏花1.5万尾。鱼、蟹、鳜鱼种放养情况见表1。
表1混养池放养情况
品种鳜鱼银鲫花鲢白鲢河蟹
规格(尾/千克)6厘米/尾16~2422~3100
数量(尾)300040002008001500
3.水质管理鳜鱼放养前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40厘米,放养后池水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以上,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根据季节、天气和鱼类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增氧机开启时间,适时适量注入新水,4月份施用一次生石灰,用量为20克/立方米,并在池四周固着一定量的水花生以调节水质,为鳜鱼和蟹提供隐蔽场所。
4.饲料及饵料鱼投喂用菜籽饼投喂常规鱼及饵料鱼,投饵率为在塘鱼体重的2%~5%,并视季节、水温及吃食情况酌情增减,4~10月份每天投喂一次。饵料鱼的投放:在鳜鱼放养前10天先投放银鲫乌仔40万尾,鳜鱼放养第7天放乌仔40万尾,第13天放20万尾。鳜鱼放养20天后投放银鲫夏花25万尾,亩均1万尾。随着鳜鱼个体增大,以后每隔半月投放一次同步生长的不同规格的银鲫鱼种,饵料鱼的大小应占鳜鱼体长的40%~60%,过大鳜鱼吞食易卡死,过小从消耗尾数看不划算。投放量每次150~250千克,具体视饵料鱼的消耗情况及塘口的承载能力灵活掌握。饵料鱼要保证在出塘前无病。蟹饲料以塘口自生的螺蛳、伤残鱼为主。
5.病害防治鳜鱼易感染寄生虫病,以锚头鳋病和鱼鲺为主,继而感染出血病。2002年7月底发现鳜鱼有零星死亡,死亡个体0.1~0.15千克/尾,鱼体寄生有20~30个鱼鲺,各鳍条基部红肿出血,颌部及鳃盖充血,肛门红肿。诊断为由寄生虫寄生而感染的出血病。第一天死鱼2尾,第二天就增至10尾,病情发展较快。第一天泼洒阿维菌素,第二天上午泼洒阿维菌素,下午泼洒硫酸铜、硫酸亚铁(2∶1)合剂1.5克/立方米,隔天泼洒1.5克/立方米的漂白粉,用药第三天检查,体表光滑,无鱼鲺,第四天死色尾数降低,第六天停止死鱼,前后死亡86尾,治疗效果较好。以后由于定期泼洒杀灭寄生虫药物和杀菌类药物,再没有出现鳜鱼死亡。
二、试验结果
1.产量混养池年底共捕鳜鱼1310千克,起捕规格中30%超过0.7千克/尾,0.4~0.7千克/尾达50%,尚有20%低于0.4千克/尾。起捕成蟹125千克,规格125克/只;银鲫1150千克,规格0.3~0.4千克/尾,全部上市。花鲢750千克,规格4千克/尾,白鲢1050千克,规格2.5千克/尾。尚有规格为0.4千克、总计1800千克的花白鲢未达到上市规格。
2.效益分析混养池总产值为73840元,总支出为45170元,获纯利28670元,亩平均1165元。鳜鱼活饵料鱼为配套塘自行培育,同样提高了饵料鱼池的经济效益,饵料鱼池年底起获剩余花白鲢鱼种1000千克,银鲫鱼种1100千克,总产值为26800元,总支出为11000元,获纯利15800元,亩平均2079元。
三、分析与讨论
1.套养技术可行2002年是全国常规鱼养殖大滑坡的一年,本地区亏损覆盖面高达70%左右,而使用该套养技术,投入成本低,风险小,产值高,效益明显。实践证明该套养技术适用于在常规上市鱼及鱼种供大于求、销售不畅的情况下作放养结构调整使用,针对当前银鲫上市鱼及鱼种销售价格低、滞销的情况,更具现实意义。至2005年本地区已连片推广面积达500亩。
2.套养密度从试验结果看,在此种套养密度下,正常情况尚有20%左右达不到上市规格,这主要是饵料鱼供应不足引起的。实践证明配套两个鱼种池是不够的。笔者认为,每搭配放养1000尾鳜鱼应配套面积为3~4亩的鱼种培育池一个。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08-07-16/15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