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日常管理
3.1 投饵
3.1.1 投饵时间及地点 由于虾苗投放量比较大,一定要投足饵,以免因缺饵自残。一般每天分早晨、傍晚两次投放,最好是太阳刚出前和落日后投料,并以傍晚为主(占全天的70%~80%)。投饵方法是“四定四看”,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螯虾摄食情况,确定饵料投量的增减。主要在岸边和浅水处多点均匀投喂,上午投料应离滩远些,傍晚投料应近些。也可在虾池四周增设饵料台,以便观察虾只吃食情况。
3.1.2 饵料的成分及投饲量 各阶段投料不同,体长1.5~3 cm的幼虾期,投碎细饵料(如鱼肉糜等动物性饵料制成小颗粒),日投饵量是小虾体重7%~8%;5~8 cm的中虾阶段要把饵料加工成一定规格大小(如野杂鱼、畜禽下脚料切成蚕豆粒大小块,山芋刨成丝)再喂,日投饵量大约是虾体重的5%;成虾阶段的饵料可稍粗些,日投饵量大体是虾体重2%~3%。幼虾时,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中期应逐渐转向一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并搭配动物性饵料;后期多投喂动物性饵料,做到“两头精,中间青”。通常以投饵后2~3h内基本吃完为宜,具体投饲量应根据天气、螯虾吃食情况、水温、水质等状况,灵活掌握,及时合理进行调整。
3.2 水质管理
在饲养过程中,使池中溶解氧保持在5 mg/L以上,透明度在30 cm左右,pH值7~8。适时开启增氧机,晴天中午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如发现有浮头迹象,要尽早开;必要时还须加注新水。平时每半月注换水一次,旺食旺长季节每周2~3次,甚至每天傍晚注换水一次。此外,视水质情况,每隔20d左右用生石灰15 kg/667 m2配成水溶液全池泼洒。每天早晚巡塘一遍,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3 病害防治
3.3.1 病害预防 螯虾抗病力强,自引进以来还未发现爆发性、流行性疾病,但在人工高密度的养殖中,病害防治工作不可掉以轻心。防治工作要以防为主,把好饵料关,管理好水质,苗种下塘之前,可用1%~2%的NaCl溶液浸洗10~15 min,防止把病原带进池内。
3.3.2 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① 出血病:是由气单胞菌引起虾的败血病。此病来势凶猛,发病率高。病虾体表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特别是附肢和腹部,肛门红肿,一旦染病,很快就会死亡。发病季节,发现病虾及时隔离,并对虾池水体消毒,水深1 m的池子,用生石灰按25~20 kg/667m2全池泼洒,最好每月泼洒一次。内服药物用盐酸环丙沙星按1.25~1.5 g/kg拌饵投喂,连喂5天。
②水霉病:病原是水霉菌。螯虾在捕捞、运输或过池搬运过程中易感染此病,在水质恶化、螯虾体质虚弱也易感染该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当症状明显时,菌丝已经侵入表皮肌肉,向外长出棉絮状的菌丝,在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虾体消瘦乏力,活动焦躁,摄食量降低,严重导致死亡。发病后用1%~2%的NaCl溶液长时间浸洗病虾,效果较好。同时,每100 kg饲料加克霉唑50 g制成药饵连喂5~7天,疗效更佳。
③ 聚缩虫病:是由聚缩虫病寄生在虾体甲壳上引起的,症状是虾体表污物较多,摄食和活动能力下降,重者在黎明前死亡。主要防治措施是管理好水质,发病时用生石灰按25~30 kg/667m2全池泼洒,调节水质。病虾用0.5~1×10-6的新洁尔灭同5~10×10-6的高锰酸钾浸洗,效果较好。
④黑鳃病 该病由镰刀菌引起,主要危害成虾。病虾的鳃部、体表、附肢出现浅黄色或桔红色斑块。随着病情发展,斑块变为浅褐色,严重时鳃发黑并溃烂,有时附肢斑块也溃烂,最后病虾死亡。虾体受损伤后易感染此病。发病时可用二氧化氯0.3×10-6浓度全池泼洒消毒,并迅速换水。
我们在混养试验中,主要以螯虾为主,鲢、鳙鱼放养的密度不大,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由于水质调控比较理想,未发生严重的鱼病。
4 捕捞
螯虾从8月中旬可以开始采取虾笼诱捕,留大放小,延至10月中旬。其好处是避免集中上市,并可逐步降低存塘虾的密度,有利于加速生长。剩下的螯虾在年底可与鲢、鳙鱼共同清塘捕捞。(李庭古 彭永兴 徐国成 罗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08-01-22/152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