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罗非鱼主产区的海南、广东、广西相继发生罗非鱼细菌性病害,经过专家鉴定,爆发性疾病的病原主要为无乳链球菌,由于养殖环境恶化、持续高温、养殖密度过密等原因引起。该病爆发时,危害严重,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且易受气候影响,持续高温时,病况严重,气温降低时,病情减弱;该病主要发生在50g以上规格个体上,病菌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
一、主要症状
病鱼在池中打转游动,有的甚至原地上下跳动,严重时呼吸困难而浮于水面,基本不摄食。在鳃盖边缘、胸鳍鳍条和腹鳍鳍条以及基部充血发红;眼球突出,眼眶出血,单侧或双侧眼巩膜白浊;肛门肿大,生殖孔发红;严重者甚至有溃烂病灶。解剖病鱼,腹腔内有腹水,肝脏肿大、充血,胰脏变色,胆囊肿大、变色,肠透明、充气。
二、预防管理措施
(一)放苗前清理过多淤泥,特别是投料台周围的污泥,翻耕、暴晒氧化塘底。
(二)合理的放养密度对于疾病的控制有极其重要的重用,放养密度低,发病、死亡率明显降低。一般控制在1500尾/亩以下为宜。
(三)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保证足够的溶解氧,一般要求在3mg/L以上。
(四)有条件的养殖场,每6~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30%;高温季节,当水温超过32℃时,增加换水次数。没有条件换水的养殖场,可视水质每半月使用生石灰7.5~10kg/亩·次,全池泼洒。或使用沸石粉、微生物制剂、底质改良剂等控制和调节水质。
(五)定期在投饵台周围吊设含氯消毒剂、高锰酸钾等进行药浴消毒。
(六)用多种维生素+大蒜素+护肝保拌料投喂,每月1~2次,每次连喂5~7天。
(七)选择规格50-100g健康鱼种,通过注射链球菌疫苗,达到预防免疫目的。
(八)在发病期间,病鱼基本不摄食或少量摄食,为防止过多的残饵造成水质恶化,应根据病情、天气、水温等情况,少投料或不投料。
(九)及时打捞出重病鱼和死鱼,远离鱼池掩埋,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疾病传播和感染。
(十)安排专人专管,详细记录饲养过程,建立饲养档案,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十一)发现病情后,应及时上报水产主管部门、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琼海综合试验站(省水产研究所),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蔓延及减少损失。
三、治疗方法
(一)水体消毒。发病期间,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病鱼池水未经消毒不得任意排放。在病鱼池中使用过的渔具要浸洗消毒,可用2%~4%食盐或20mg/L高锰酸钾浸洗20min~30min。
(二)药物治疗
方案一:
外用:三氯异氰脲酸0.3~0.5ppm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2~3次;停药后第五天用益生素肥水。
内服:每万斤鱼用250g阿莫西林或100g土霉素进行拌料投喂,5天一个疗程,连续使用2~3个疗程。
方案二:
外用:三氯异氰脲酸0.3~0.5ppm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2~3次;停药后第五天用益生素肥水。
内服:每1kg鱼体重,用氟苯尼考10~15mg(以氟苯尼考计)或强力霉素20mg(以多西环素计)拌料投喂,每天一次,连服5~7天。
方案三:
外用:二氧化氯0.2~0.3ppm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2~3次;停药后第五天用益生素肥水。
内服:每1kg鱼体重,用氟苯尼考10~15mg(以氟苯尼考计)+强力霉素20mg(以多西环素计)拌料投喂,每天一次,连服5~7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c/yu/8/2013-08-15/29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