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养殖管理不善,鱼病防治不及时。巡塘不认真,育种因携带寄生虫或患气泡病而长期窜边,体能消耗过大,体表擦伤而感染病菌,未及时进行治疗而死;封冰后,忽视对水质的管理,水体过肥或过瘦,尤其是下雪后扫雪不及时、不彻底,水体突变,鱼种氨态氮中毒或缺氧窒息死亡;另外,盐碱地池塘对于小三毛金藻的防范意识不强,冬天容易发生小三毛金藻中毒死亡事故。
三、二龄鱼种病害严重且死亡率高
对鱼种成活率影响较大的因素,一是饲料营养问题,应投喂不添加任何促生长素、对饲料原料及成品料质量严格把关的配合颗粒饲料。二是水质管理不善,草鱼贪食,投喂过量容易造成水质污染,进而引起肠炎病、烂鳃病;频繁使用名目繁多、成分不清、质量不明的药物,造成水质污染而引发鱼病;水体碱度高、pH高,长期处于该环境下鱼类鳃丝受腐蚀,机体免疫力下降。三是鱼种质量问题。
四、解决措施与探讨
1.对于水花培育,应做好种源产地的调查工作,鼓励当地技术管理水平高、养殖设施完备的大型养殖场利用日光温棚集中培育,科学管理。应确保水温适宜,调节水体pH达到安全范围并维持一段时间,水花在轮虫高峰期下塘;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体溶解氧含量丰富(不得低于4mg/L),池水透明度40cm~50cm;及时镜检基础饵料生物的种类、数量与大小,可采取拉空网、施肥、泼洒豆浆等措施肥水;合理、科学选用药物种类,并注意药物使用浓度及正确的用药方式。
2.高度重视对水体pH的调节与控制。应充分利用pH相对较低的江河水及地下水资源,在主要养殖季节要及时、适时、合理注排水;冬季越冬期,应保持池塘高水位,以降低池塘周围土壤盐分渗入池水的程度,池水深度保持在1.8m~2.0m为宜;控制生石灰用量,日常管理中轻易不泼洒生石灰水,如确需泼洒(主要用于防病消毒)则用量减至正常用量的1/3~1/2,有条件时最好用漂白粉替代生石灰作清塘药物;重视施用有机肥料,包括直接在水体内沤制绿肥或施入经过发酵的农家肥;在池塘边坡、池埂等空闲土地多种植一些能降碱排盐的绿肥植物,如紫花苜蓿、沙打旺、苦麻菜等。
3.加强水质、投喂管理,提高鱼病防治意识,创造良好的水体环境,促进鱼种快速生长,以培养大规格鱼种。尽量避免频繁用药、频繁换药,建议推广使用微生物水体改良剂。控制合理的池水透明度,多采用非药物手段改善水质,降碱、降pH、降氨态氮、降低底层水体废气含量。
4.生产、选用品质有保障的配合饲料,杜绝在饲料中长期、大量添加促生长素。
5.多做一些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养殖者的养殖水平。
6.规范渔药市场,打击伪劣药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c/yu/6/2009-08-21/2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