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饲养管理

东北地区怀头鲶土池发塘技术




    五、养殖管理

    1.保证池塘内有充足的饵料生物鱼苗人塘后,每天都要泼洒豆浆,以培育池水中充足的浮游动物,保证鱼苗有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日投喂量为每万尾鱼苗用1kg大豆磨浆,每天投喂4次,且以全池泼洒为好。4天~5天后,在中午时掀起草帘就可以看到下面的鱼苗,并可以通过草帘下面鱼苗的数量估算出成活率。在水温比较稳定、饵料生物充足的条件下,鱼苗经过10天左右培育可达体长3cm以上,由于怀头鲶极其贪食,故当鱼苗生长到体长3cm以上时池塘中天然饵料生物开始不足,这时可将新鲜的野杂鱼等打成浆并按0.2%~0.3%的比例拌入鱼用诱食剂(甘氨酸三甲脂)后投喂,以保证鱼苗有充足的饲料。

    2.加强管理与注意防病 鱼苗下塘后,要坚持每日早晨和下午各巡塘1次,观察水色变化和鱼苗的动态,随时清除池边的杂草和捞出蛙卵,同时还要注意随时消灭有害昆虫(如龙虱幼虫、红娘华等)及水鸟等敌害生物。鱼苗培育过程中,应分期注水,这样可有效提高鱼苗生长率和成活率。分期注水的方法是:鱼苗下池时,池塘水深50cm~70cm,以后每隔3天~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15cm~20cm,培育期间共加水3次~4次。注水时,必须在进水口用密网过滤,以防野杂鱼和其它敌害生物随水进入鱼池,同时不要让水流过急冲起池底淤泥而搅浑池水。在炎热的中午,可以采用微水流的方法补水或加水,以预防气泡病的发生。

    六、出池前锻炼以增强体质

    鱼苗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体长达5cm~7cm时即可出塘销售。为使鱼体结实老练而经得起出塘和运输中的操作与颠簸,减少死亡,出池前要进行鱼体锻炼,具体方法和要求是:先将池塘中的草帘等遮阳物取出,选择晴天上午10时左右拉网,第一网将池鱼拉入网衣中密集,使夏花鱼种先适应一下密集环境,稍停片刻(约2分钟~3分钟)即可放鱼;隔1天拉第二网,起网后将夏花鱼种放入网箱,再进行除野、过数(或估数),然后放回原池;再拉网后的夏花鱼种即可出塘分养或装车运输。

    七、注意事项

    1.鱼苗下塘应及时,在其刚开口摄食时下塘最好,也就是体色变黑而刚刚能平游的时候。如果过早,鱼苗尚未开口摄食,适应环境能力太弱,成活率不好;如果过晚,鱼苗已经开口摄食,则鱼苗在孵化池的高密度环境中会互相撕咬,有的往往双双死亡,有的尾巴被咬掉而不能正常发育致死,从而严重影响成活率。

    2.鱼苗的体质一定要好。怀头鲶苗种能够平游后,应具有较强的趋暗能力,没有趋暗能力的鱼苗属发育不全的鱼苗,需用吸管及时吸走而不应放入池塘中培育,以免影响成活率。

    3.怀头鲶鱼苗开口摄食后,以小型枝角类为适口饵料生物,不是轮虫,因此鱼苗下塘的时间应掌握在池水中小型枝角类等适口饵料生物达到繁殖高峰期时。

    4.一定要在发塘池中搭建遮阳设施,以为鱼苗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供其隐藏、栖息,以免其因环境不适应而互相残食,影响成活率。

    5.怀头鲶鱼苗的口径远比同体长的其它养殖鱼类的口径大得多,摄食量也要大得多,极易出现饲料不足而造成严重的自相残杀的现象,从而影响成活率。因此,怀头鲶水花的放养密度不要过大,不应高于5万尾/亩,同时一定要保持池塘内有充足的饵料生物。

    6.使用鱼糜等作为饲料时,在投喂过程中应使饲料在水体中均匀散开、翻动,因为怀头鲶鱼苗只摄食浮动在水体中的饲料而对沉底不动的饲料则基本不摄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成活率 饲料 浮游动物 锻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