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饲养管理

南方沿海地区池塘吊养刺参


    刺参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刺参科,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沿海省份,及日本、朝鲜与俄罗斯的部分海域。近年来,我国的刺参养殖业发展迅速,刺参已成为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养殖品种。受温度等因素的限制,刺参在南方沿海省份的养殖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南方沿海地区冬季闲置的池塘进行了刺参吊养试验,探讨刺参池塘养殖的新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平海湾西岸,该海域水温13.78~32.75℃,盐度30.40‰~31.65‰,pH值8.07~8.17,无机氮0.188~0.491mg/L,磷酸盐0.024~0.068mg/L,透明度0.4~2.6m(平均1.7m),无油类物。

    1.2 池塘结构

    池塘面积25亩,水深2.2m,形状类似扇形,东面靠海,西、南靠山,两个进出闸门位于海堤两端。

    1.3 养殖筏架结构

    整个筏子主要由浮绠、橛缆、橛子、吊绳、养殖笼等组成。浮绠通过浮子的浮力漂浮于水面。养殖笼通过吊绳悬挂在浮绠上。橛缆和橛子用于固定筏身。养殖笼可为塑料圆筒、塑料方箱或扇贝养成笼。试验采用目前常用的养鲍箱,其规格为40cm×30cm×12cm,以3~5个箱重叠成一笼,并用塑料绳捆绑结实。每箱留有关闭小门,投饵时只要开启小门即可。

    筏架排列与进排水方向一致,筏架间隔1.2m,养殖笼间隔1m,养殖笼离池底1m左右。

    1.4 放苗前准备

    放苗前20d,每亩池塘用60~80kg生石灰进行消毒,杀灭鱼、虾、蟹及细菌等;放苗前10d布置筏架,每亩再用10kg漂白粉进行消毒。

    1.5 苗种运输

    刺参的苗种主要产于北方地区,试验选择活力好、规格整齐的苗种,以塑料箱装载空运到养殖场。塑料箱用40目的筛绢网分成两层,在每层底部铺放2~4cm厚的脱脂棉,上面铺设白布,用海水喷透后将参苗均匀平放于布面,然后盖上湿透的布与脱脂棉,最后将塑料箱装进有孔的纸箱,纸箱内放装有冰块的塑料瓶,使温度控制在20℃以下。

    1.6 苗种的投放时间和放养密度

    刺参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2~18℃,试验所在地一般在11月份左右海区水温下降到20℃以下就可放养刺参苗。2005年11月2日第一批20万只苗因运输过程密度大、水温高全部死亡。11月6日,第二批从山东空运2~3cm刺参苗7万只,每个养殖笼放养45只。

    1.7 日常管理

    1.7.1 换水 换水水体交换量越大,刺参生长速度越快,出成率愈高,原则上有潮就进,有水就换。每月换水量至少50%~80%;并根据水色、水温等因子的变动情况,及时排水纳潮,保持水质稳定。

    1.7.2 巡塘 坚持早中晚巡塘,认真观察刺参的摄食、生长、活动、死亡情况,并做好记录。

    1.7.3 投喂 每天傍晚或黄昏时投饵1次,投喂量视刺参的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日投饵量掌握在刺参体重的5%~10%,以适量为准。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投放刺参苗时间为2005年11月6日,平均体长2.5cm(10g/只),价格1元/只,共7万只,苗种成本7万元,筏架折旧成本5万元,共用去紫菜6000kg,价值15万元,人工费、租赁费等费用12万元,共计39万元。经过150d培养,成活率为92%,平均规格达12cm(100g/只),生产出6440kg海参,单价100元/kg,产值64.4万元。净利润38万元,投入产出比1∶1.65。

    3 讨论

    3.1 池塘吊养刺参对底质的要求

    我国刺参养殖的主要模式有:池塘养殖(虾池改造)、围堰养殖、浅海网围养殖、海底网箱养殖、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及混养(鲍参、虾参混养)等。其中池塘养殖中大多数在池底利用瓦片、空心砖、碎石等建造人工海参礁。对底质有一定的要求,适宜底质为砂泥,或砂泥与砾石混合,而纯砂或纯泥,尤其是烂泥的底质均不适宜。因为纯砂底质缺乏饵料,将导致养殖的参苗生长缓慢。而纯泥或烂泥的底质,对参苗的成活及生长会造成不利影响,如底质易老化,硫化物含量过高(300mg/立方米以上),氮磷比例失衡,有害生物过多等不适宜于养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细菌 饲料 积累 排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