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饲养管理

工厂化健康养殖鳗鱼技术




    鳗鱼在饲养过程中个体生长速度差异很大,必须采取分期放养、分期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等措施,一般每隔1个月左右分级分稀一次,使同池鳗鱼规格整齐,放养密度合理。3月底放养的鳗种,6月初已有部分达到上市规格,即可进行第一次捕捞;6月以后,水温升高,鳗鱼食欲旺盛,生长快,至7月下旬可进行第二次捕捞,捕捞后立即补放鳗种;9月初成鳗上市后进行第三次捕捞;11月中旬进行清塘捕捞,将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鳗鱼留作翌年舂放鳗种。分级分稀操作前1天~2天,要停止喂食,并更换池水,实行原池吊水,使鳗鱼排空肠胃内食物,再用光滑鱼筛进行选别。操作要求小心细致,防止损伤鱼体。

    五、饲料投喂

    养鳗饲料要求新鲜、配方合理、营养全面,以及矿物质、重金属含量不超标,并符合无公害水产养殖饲料的标准。饲料投喂方法坚持“四定”原则,每天上午投喂1次,水温25℃时日投喂量为存塘鳗鱼总重量的2%~5%,新鲜饲料的日投饵率为10%~15%。早春或晚秋水温较低,或水温超过30℃时,日投喂量可酌情减少,一般要求投下饲料在20分钟内被鳗鱼吃完为度。鳗料要搅拌均匀、柔和,搅拌好后要立即投喂。通过合理投喂及加大换水量等措施,严格控制残饵在池中沉积,从而减少病害、水污染等现象的发生。

    鳗鱼养殖所用的饲料,要适合不同生长阶段鳗鱼生长的营养需求,其中包含有适量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等,不含有禁用的促生长激素和禁用抗生素。所用饲料要容易投喂,在水中不易溃散。在选购饲料时,应检查饲料标签是否标明以下内容:应标有“本产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字样,符合GB13078的规定;标明主要成分保证值;标明生产该产品所执行的标准编号、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规格、型号、净重、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等。

    六、水质管理

    1.设置调温池用于白仔鳗放养及培育,可有效提高养殖成活率及其生长速度。

    2.定期检测水质一般要求每隔3天~5天检测1次,发现问题可采取加大换水量、加强排污、利用水质改良剂等措施进行处理调节。

    3.换水 在幼鳗期、成鳗期饲养过程中,春季,随气温与水温的缓慢上升,温度变化大,要注意控制投喂,勿饱食;夏季,注意降温,每天换水100%,并尽可能采取微流水方式;秋季,日换水量在80%以上,注意加盖保温膜;冬季,由于气候寒冷,水温较低,最好增温至20℃以上(最低不低于15℃),为保持池水水温的稳定、减轻锅炉的供气压力,池水可适当加深,同时换水量可适当减少,一般日换水量为全池总水量的60%~80%,由于换水量较小,水质指标(如氨态氮、硝酸态氮等)均偏高,故要采取定期泼洒20mg/L光合细菌、或5mg/L~10mg/L水质改良剂、或15mg/L生石灰进行水质调节。

    4.排污 为了保持池水清洁,每天投喂后2小时~3小时要彻底排污,白仔期还应用虹吸法吸污,要求将粪便彻底排出并将池底、池壁及饲料台清洗干净,排污时的排水量视不同池水条件及养殖过程而异,可设置污水净化池等一级处理设施。

    5.气候环境突变时的水质管理气候环境突变时,往往会引起水源水质突变,在这种情况下,有沉淀池的,应将水源水体沉淀24小时,并用15mg/L~20mg/L生石灰全池泼洒,沉淀后用二氧化氯消毒6小时~8小时,备用;无沉淀池的,应停食,仅少量换水,换水量一般为10%,并使用二氧化氯、水质改良剂消毒和改良水质。利用河水等水源的养殖场,应严格监控农药排入水源。

    6.其他日常操作及注意事项 养殖欧洲鳗鲡时,在夏、秋季水温超过26℃~28℃、气温在30℃以上时,为保持适宜水温及避免强光刺激,应使用遮光设施,要求遮光率为80%以上,并增加饲料营养水平;春、冬季时,使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池塘,以利于水温升高。周年养殖过程中,在饲料台上方完全遮光,以利于鳗鱼摄食。各个养成池配备的专用工具,在使用前后要严格消毒。工作人员出入车间和入池前,均要对所用工具、水靴和手脚进行消毒。每日工作结束后,车间的外池壁和过道都要进行消毒处理。白天,要经常巡视车间,检查气、水、温度有无异常,及时捞出病鱼和死鱼。养殖场技术员必须持证上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鳗鲡 处理 检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