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我国杂交水稻种子产业遭遇经济转型考验


            20世纪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开始在我国推广,杂交水稻育、繁、推、销等运行模式与机制,对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规模的杂交水稻种子产业由此形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原有的杂交水稻种子经营、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经济转型使杂交水稻种子产业遭遇多方考验。

    市场前景广阔发展迎来良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国和消费国,具有庞大的杂交水稻种子市场。全国常年种植杂交水稻2.1亿亩左右,每年需要杂交水稻种子约3.5亿公斤。与我国稻区气候条件接近的国家直接引用我国的杂交水稻种子,为我国的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例如,近年来越南从广西、湖南等地引入了大量的杂交稻种子,仅2001年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引进杂交水稻种子近100万公斤。另外,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增产效果明显,如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杂交水稻组合近年在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国试种示范,取得了比当地主栽品种显著增产的效果,这也为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提供了较大的国际市场空间。

    研销分离 面临挑战

    最初,科研育种单位只进行良种选育,转入市场经济以后,科研单位也进入了种子生产经销领域。但头几年科研单位未能充分发挥育种、种子生产和销售的综合优势。科研单位实行新品种自营的同时,种子公司面临有市场无良种的局面,其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困难,一些专营或主营杂交水稻种子的公司严重亏损或濒临倒闭。由此出现了科研单位与种子公司两个体系在市场、品种、人才、资金、效益等方面的不正当竞争,给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销售市场混乱待整治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具备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经营条件和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也纷纷上马,或明或暗地进行非法生产、经营、造成杂交水稻种子产销的多、乱、杂局面,由此也引起种子价格的混乱。这使杂交水稻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严重损害产权人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伪劣种子或不适合区域生产条件的种子流入市场,坑害农民,造成粮食产量的损失。

    育种研究后劲不足

    近年来,不少科研人员转向种子生产和销售。有的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既搞育种又搞经营,投入研究的人员和时间不断减少,育种研究被削弱,新亲本、新组合的产出进程受到相应影响,进而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和良种产业化发展后劲势必受到不利影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水稻 产业化 品种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