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 李梁
在专利问题已无可回避,甚至已经危及生存的情况下,不少农机企业开始努力转变观念。7月26日在洛阳召开的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收获及场上作业机械分会2012年年会上,关于收获机械行业知识产权情况的报告引起代表们广泛热议。这个报告使不少企业家恍然大悟:原来,专利文献中隐藏着非常多的重要信息,完全可以成为指导企业乃至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截至5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农业机械课题组共检索到有关联合收割机的专利文献16000多篇,其中中文文献3012篇,外文文献13000多篇。专利文献是一个很大的技术数据库,85%以上的技术信息只有专利文献中有所记载。庞大的数字背后隐藏着大量的具有经济价值、技术价值和法律价值的重要信息。
专利的地域性和时效性带来机会专利有两个基本特点:地域性和时效性。
如美国一家企业的联合收割机在美国获得专利权,但此时它只能在美国受到保护,如想在中国得到保护,就要到中国申请并获得授权。这就是专利的地域性。
专利的地域性特点,即是国内农机企业可以大做文章的一个切入点。从课题组的检索结果来看,凯斯纽荷兰、爱科等国际知名农机企业,目前仍没有在中国进行相关专利的申请。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们所使用的先进技术,在国内并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就意味着,国内的农机企业可以在中国范围内的市场上放心大胆地使用他们的技术。当然,如果产品要出口到其他国家、地区的话,还是要先检索一下人家是否已经在当地申请了专利保护。
这就是专利的地域性特点所带给我们的机会。在这方面,通过对专利文献的分析还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专利布局的方式、优势也不同。日韩地区,由于作业条件的限制,它们在改善动力行走方面做了很多研究,这对中国有一定的影响;美国、欧盟国家、俄罗斯(前苏联)的重点布局分别在切割机构、动力行走和脱粒机构上。
专利的时效性与专利的类型密切相关,发明专利的保护时效最长,为20年,其他两类专利的保护期限只有10年。
事实上,如果国内农机企业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注意关注重点企业的专利时效性问题,也可以带来不少机会。
如日本的洋马和久保田、井关等公司在中国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并且大量的发明专利仍然处于有效期。这种情况下,农机企业如果贸然使用其技术,会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但同时,不少世界农机巨头在中国申请的专利逐渐进入失效阶段。如约翰迪尔在中国共申请了17件发明专利,目前有效的只剩7件。这也是机会。
当然,最为理想的,还是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地域与时效问题,确定自己的技术方向。课题组的专家指出,检索到的16000多篇专利文献中,中文文献只有3012篇,外文文献近13500篇,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技术受地域性及时效性影响,完全可以为国内企业所用。这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机会的宝藏。
专利布局体现市场格局通过对专利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企业的专利布局可以体现其市场布局。
在联合收割机领域,1831年-2012年间,日本、美国、欧盟国家的申请总量占到全球申请总量的64%。在1990年之前,日韩的申请量不高(9%)。1991年-2000年间,日韩的申请量超过了全球申请量的三分之二(68%)。这是因为日韩从1990年开始进行联合收割机的专利布局。而中国的申请量,也在1990年之后有了一个大的飞跃。这个增长一部分是因为国外企业到中国进行专利申请,开始专利布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的申请人开始意识到专利的重要性,也纷纷开始进行专利布局。
有资料表明,农机巨头的并购各有特色,迪尔的并购路线主要可以总结为: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并购扩展;凯斯纽荷兰的并购路线可以总结为:不断的合并和收购联合收割机相关企业,即所谓“同行合并”;日本久保田的并购路线则是取长补短。
久保田自1993年就开始在中国申请相关的专利,1998年才正式建厂。可见,他们对市场的布局和规划是专利先行。目前在华获得发明专利保护最多的是日本洋马公司(总获77项,目前有效52项),其次就是久保田公司(总获71项,目前有效52项)。而且,久保田除了在发明专利方面进行保护,还很注意保护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专利。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久保田、洋马在中国市场可以叱咤风云。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2-8-15/nj_75740.html